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崇尚礼尚往来。逢年过节,送送小礼品,发送一张贺卡,不但是一种礼节,还能在个人、单位间增进友谊和感情。在以前看来,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但关键是一些单位和个人以过年过节为借口,大兴送礼品之风,以单位走访、个人拜访探望为名,从一般的地方土特产到名烟名酒名表、金银首饰等丰厚礼品、从几百元购物卡到成千上万的红包……往往利用过年过节的幌子,光明正大地搞不正之风,已饱受舆论诟病。今年以来,中央审时度势,对狠刹公款送礼等歪风三令五申,从贺卡到月饼,再到近日出台的烟花爆竹、年货节礼。笔者看来,中央倡导节俭风不再是往年的“一阵风”,而是紧扣“四风”问题对焦距、找穴位、抓要害,不“走神”、不“散光”,持之以恒地进行纠风行动。这种“常态化、长期化”充分体现中央深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坚强决心,把党群关系、反对“四风”蕴含在常态化的工作之中,形成常态化的长效机制。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勤俭节约、移风易俗,必须在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不断巩固纠正“四风”成果。真正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好纯朴的民风社风,过一个平安欢乐祥和的佳节。
其实,对于利用公款消费、收受礼金礼品等问题,相关的党纪、政纪、法律、条例条规都有规定,每逢重要节日都会予以重申。这种歪风习气一直以来没有被遏制,主要原因是没有引起“领导层”思想上的重视,大家你情我愿、见怪不怪了。一时间只要中央关于严禁这样那样的通知下来,倒成为“提醒”个别人要送礼的时间到了。一条条规定、一道道禁令不仅仅没有得到贯彻,反而越禁止越恶化起来。从许多腐败案例中发现,极大多数腐败分子就是从节庆日中接纳收受礼金礼品开始一步步走向贪婪的深渊的。
佳节来临,大家互相间打个电话、发条短信问候一声,自己掏钱买张贺卡寄给好友以续友情,本也无可厚非。但单位用公款印制、寄送大量的贺卡、明信片、年历就有点过分了。据估算,一个中等科局每年在这上面的消费不会少于2万元。要知道我们国家还有1亿多人口没有脱贫、许多山区的孩子还没能得到教育的机会等等。特别是有的单位欠债累累仍然打起脸充胖子,不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而使铺张浪费愈演愈烈。
“礼尚往来”被部分人利用,变成了利益交换的代名词,个中原因是一些官员没有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扭不住“水龙头”,任由权力失范失衡所致。要从根本上遏制公款消费、节庆日送礼歪风,当权者的言行举止对群众的感染、激励、教化作用特别重要,“上能同甘苦,下能共安危”,领导自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工作中把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紧密相联,就能率先垂范、身正令行。
通过健全权力的分解制衡机制,推进决策的民主、公开,使“三公”经费明朗化,防范好公权力的实施;不断完善党纪法规,加大对送礼者、受贿者的惩处力度,铲除腐败滋生的社会土壤。从点滴细化“反腐”举措,用制度规范好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形成法律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等全方位监督机制。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节日期间更应集中开展特别时期的专项检查,多深入群众搞明察暗访,及时发现问题,坚决予以纠正。对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责任追究,及时通报曝光。真正把各项“禁令”落到实处,让“奢靡之风”歇息、使“清廉之风”“节俭之风”盛行。
文/周林
来源:红网
作者:周林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