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新闻中所报道的,湖南抓住产业改革的“牛鼻子”,建立产业准入、升级、退出新机制,前后关停并转1300多家企业,否决了数百个不合门槛要求的发展项目,湘江干流断面水质达标率(Ⅲ类以上)因此提高了11.6%,这份成绩单十分“亮丽”,尽管来之不易,但极为关键的是,“两型”改革的路径已渐渐清晰。
在某种意义上说,所谓改革,就是在政府部门宏观把控改革方向,做好基础服务、协调、监督工作的前提下,营造一个灵活的市场运营氛围,从操作细节中激活市场机制及各大主体,最大限度发挥“无形之手”的作用。事实上,在某些市场细节的激活上,湖南“两型”改革,已或多或少在为“全国其他地方探索路子、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层面,已经开拓不少新的路径与方式,值得称赞。
比如在拓展排污权交易平台的实践中,在株洲市排污权交易平台,首笔排污权电子竞价拍卖,足足进行了11轮;加入排污权交易阵营的城市已有8个,市场交易145笔,交易金额达4508万元。比如水、电、气阶梯价格改革上,一年多来,长沙市实行阶梯水价用水户的总用水量下降了18.5%,等等,这些强调市场机制的治理细节,让排污或优化资源配置更为有效合理,成效令人称道,这无疑是湖南“两型”改革取得可喜成绩的关键所在。也正是这些切实可行的治理细节,让“政府市场合理归位,给市场之手以更大空间”不再是一句空洞口号。
应当说,最大限度激活市场主体,发挥市场机制的治理效力,更要进一步认清政府部门在“两型”改革中的作为。“做正确的事”,是对政府部门推进改革、转变自身职能的形象概括。市场机制真正的持续激烈,其前提仍然是政府以更为开放的理念或方式,将自身定位置于“服务员”角色上,进一步理清理顺与市场的关系。
所以,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有市场式思维,要注重市场之力,这并非等于“两型”改革可以坐享其成。而是在必要的且有限的行政、法律手段之外,为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政府部门还有很多“正确的事”要做,还要承担更多的主体责任,毕竟市场也并非万能的。比如,在“为谁改”层面,政府部门终始要保持清醒,并且更有所作为,一方面要保持“两型”改革不能偏离应有的方向,另一方面要合理有效的掌握广大民众的诉求与期待。因为这些民众才是改革成果最直接的“检验员”或受益者,对于改革,他们自然感受最深。这更是推进湖南“两型”改革、激活市场细节、释放市场活力最重要的前提。
文/简亿
来源:红网
作者:简亿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