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日表态行胜于言

来源:红网 作者:颜陈 编辑:易木 2014-01-11 00:04:54
时刻新闻
—分享—
  针对中国取消原定本月访日的3个代表团一事,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表示,安倍晋三不顾中方反对执意参拜靖国神社,不断挑战中日关系底线的错误举动,不可能不对中日之间的交往和合作产生影响。(1月10日《京华时报》)
  
  民谚云:行动永远比语言有说服力。自安倍晋三再次上台以来,日本接连在钓鱼岛、历史问题上搞些“小动作”,努力迎合右翼势力的政治诉求,大有替二战翻案的企图,引发亚太国家越来越多的警惕。安倍晋三大秀姿态,并没有收获预期的政治收益,不仅国内支持率如同断线的风筝,国外政治形势也十分危险。这次中国取消原定访日的代表团一事,就是对其当头棒喝。
  
  善良的人们不会忘记,安倍晋三曾于2006年就任日本首相,在他首次访华时有过这样的表态:日本曾经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损害和痛苦,留下了种种伤痕,我对此深表反省,这一立场今后也不会改变。我将按照双方关于克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困难、促进日中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共识来妥善处理历史的问题。这种坦率和襟怀,曾感动和鼓舞了多少热爱和平的人们?
  
  即便是他卷土重来再次上台后,也口口声声称“非常重视中日关系,望同中韩领导人展开对话”。言犹在耳,2013年年底,安倍晋三悍然参拜了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甚至把这些战犯视为“英灵”,引起中韩两国的强烈反对,就连“同盟国”美国也对其公开批评。诚如我国外交部长王毅所说,此举完全“跨越了人类良知的底线,也完全超出日本国内问题的范畴”。
  
  安倍晋三言行不一令人惊愕。实际上,二战后的日本政治就是带着这样的矛盾走到今天的:一方面,日本社会对历史进行了有选择地遗忘,力图塑造自己新大国形象,而且在美国的庇护下再度复兴,成长为经济上的巨人;另一方面,日本在坚持政府底线方面缺乏理性,对过去的战争罪责缺乏认真反省,日本中央政府国策右倾已是路人皆知。
  
  人在做,天在看。安倍上台刚一年,与中国交恶三百六十天,中日两国陷入邦交正常化以来最严重的困局。为了脱困,安倍近日又展开“地球仪外交”,打算用提供发展资金的方式抗衡中国在非洲及中东地区不断上升的影响力。可惜形势比人强,时下的亚洲局势不是“大东亚共荣圈”的局面,中国也不是上世纪积贫积弱的中国,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声音不再是可有可无。“取消原定访日的代表团”,既是一个柔中带刚的外交策略,也是一个适可而止的红灯信号,其中大有深意焉!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强权只尊重与诚服实力,否则他们必然根据自己的利益取舍和逻辑方式行事。安倍现在又是睡不着觉又是死不认错,除了咋呼着胆子搞政治冒险外,对两国综合实力的评估也有误判之嫌。作为至今唯一未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侵略行径做出深刻反省的国家,中国很有必要给他们泼点冷水降降温。否则以后擦枪走火,岂非言之不预、不教而诛?
  
  文/颜陈

来源:红网

作者:颜陈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1/11/324837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