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纯粹的消费者的立场看,“王海打假”,应该能够得到更多的掌声与鲜花,毕竟,面对着各类假得不得了的食品,如果再没有一定的制约措施,普通消费者,简直就是无从下口的感觉。虽然王海们的打假行为,并不一定都是纯粹得完全是为了消费者的利益,但是,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去思考。其一,他们的行为,是不是明确违法了?如果不是,至少我们也应该本应该本着疑罪从无的原则去面对。而从实际效果上看,那更应该对“王海”们予以一定的肯定。毕竟,打假总比假打要好上一百倍。另一方面,我们尤其要关注的是,如果知假买假的行为不予以法律层面的保护,那么,一旦商家或者是首家以消费者“知假买假”倒打一耙,那么,原本就已经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更是有苦难言。而我们都清楚,类似许多霸王条款的东东,往往就可以成为消费者“知假买假”的证据。因此,我们在法律层面提供对“知假买假”保护的同时,也必须加大对霸王条款的废除力度。双管齐下,消费者的利益,就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保护。
从法律层面对“知假买假”予以保护,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对打假行为的一种有益补充。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批专业打假人员,商家的肆意行为,必然会受到很大的约束。同时,“知假打假”的专业人士的出手,也是对识假打假知识的一种普及。而如果不允许“王海”们的存在,那么,几乎所有的责任,都转移到消费者的身上。因此,每次打假,我们都会看到许多友情提示,诸如看商家的营业执照、商品的说明证书等等,还要求保留好相应的购物凭据。对此,许多网友不得不自嘲,“眼下,要做一名消费者,也是很难很难的,因为,消费者几乎都成了全能冠军。”
当然,“王海”们知假买假行为的盛行,也确实有一点黑色幽默的味道。为什么这么多令人发指的食品造假现象,只能通过媒体的曝光或“王海”们的知假打假行为,才能够提到社会的重视呢?如果我们的社会职能部门能够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将假冒伪劣商品早一点清理得干干净净,那么,还会有“王海”们的生存空间吗?当然,从“民以食为天”的角度考虑,“王海”们没有生存空间,恰恰是普通消费者的福音。
文/范德洲
来源:红网
作者:范德洲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