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们向科学家学点什么?

来源:红网 作者:雷钟哲 编辑:司马清 2014-01-12 00:04:22
时刻新闻
—分享—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决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0日上午在京举行。10位科技专家和313项成果,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月11日《经济日报》)
  
  这么隆重的大会,这么崇高的荣誉,总能引起人们的思索。因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从来就离不开科学力量的支撑。可以说是科学的创新,使人类生活发生了一次又一次质的变化。比如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人们交流、学习、购物、查询等等,变得快捷而又方便,享受了前所未有的舒适。因此,对为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进行奖励,就是众望所归众心所向的决定。而科学家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敬仰,激发起学习效仿的动力,也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那么,我们向科学家学点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李克强总理在奖励大会讲话时提到:要大力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高尚品德,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在创新道路上勇往直前。《国务院关于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中也说:“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张存浩院士、程开甲院士及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当然,这不仅是对科技工作者的要求,科学家同样可以成为普通百姓的楷模。
  
  这里,我们姑且不说科学家在专业领域执着奋斗、汗湿衣衫。单在为人处世诚挚待人上,也是我们效法的榜样。比如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张存浩院士,不仅是一位科技界的领航者,也是一位慈父般的长者。他关心青年、丝丝入怀;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看到学生营养不良、全身浮肿,他二话不说,将国家补贴的营养品鸡蛋和牛奶全都给了学生;他提携后学、任劳任怨,乃至自己病倒在床,也要为学生修改论文。这种风范现在忆起,仍让学生哽咽在喉、热泪盈眶。
  
  同样,我们也能从另一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程开甲院士身上,得到有益的启迪。程院士幼时并不好学。他小时候贪玩,小学二年级连着留级两次读了三年。家人将他转学,他竟变本加厉,拿了些钱孤身跑到上海疯玩,直到身无分文露宿街头。如果现在的家长遇到这种情形,恐怕早都头大如斗,为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长吁短叹了。更会有教育“专家”帮你分析:这是家庭教育内容枯燥、形式呆板、态度凶狠的缘由,大人应该检讨自己。但是,程开甲不是这样,他在家长痛打一顿后惊醒过来,意识到自己早已是班级里年龄和个头最大的学生。于是12岁的他顿感羞愧、暗下决心:现在起发奋读书!一年后的1931年,他考入著名的浙江嘉兴秀州中学。六年后,他又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公费生”,接受了束星北、王淦昌、陈建功和苏步青等大师严格地训练。1946年,程开甲获得奖学金,来到爱丁堡大学,成为“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M.玻恩教授的学生。从秀州中学、浙江大学到爱丁堡大学,程开甲在开明开放的环境中,在名师名校的熏陶下,夯实了日后成为科学大家的底蕴。——不说他后来的巨大成就,光是顿然醒悟,光是奋发刻苦,就是我们终身受用的富矿。
  
  面对荣誉,程开甲说:“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功勋奖章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肯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对整个核武器事业和从事核武器事业团队的肯定。我们的核试验,是研究所、基地所有参加者,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这样的荣誉观,是不是让沽名钓誉者感到羞愧啊。
  
  文/雷钟哲

来源:红网

作者:雷钟哲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1/12/324910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