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办证”作为一个老大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每一个寻常百姓。按理说,任何证照办理都有自己的程序,按照程序来不就对了吗?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有些单位或工作人员理念存在偏差,为了降低自己工作误差风险额外增加前置条件,为群众办证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些单位和工作人员仍然以管人者自居,在办证过程中可以给群众提供的便利不为群众提供,导致群众为了复印、一篇白纸、一只笔等非必要条件而花冤枉钱、跑冤枉路。还有些工作人员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让群众感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所以有些群众在办证之前不是首先查询如何办理证照,而是如何托关系、找熟人,就为了让工作人员在办证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态度好一点、办证的时候少跑一点、办证的时间缩短一点。这样不仅败坏了公务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更是滋生腐败的重要诱因。
破解“办证难”,业务精通是基本。当今社会灯红酒绿,人也显得比较浮躁,在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后,大部分的人还得面对家庭的琐事,所以稍有点空闲时间大家愿意拿来休闲娱乐,也不愿拿来学习充电。然而作为党和国家现行政策的执行者,必须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成为行家里手,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所以,这就要求广大干部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尽最大努做到业务精通,这样在回答群众问题时才能一次性准确告知,让群众一次性做好准备。
破解“办证难”,转变观念是核心。长久以来,有些干部都是以给国家办事者自居,收入稳定,工种也很体面。有些公务员思想上有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再加上长期从事一项工作,机械化的流程让有的同志变得麻木,不近人情,也因此干部与群众的关系才越来越远。所以,破解办证难为,转变观念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上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应该牢固树立群众观念,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出发,切实转变作风,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站在一个群众的立场上去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只有这样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让群众满意。
破解“办证难”,人性服务是升华。推进人性化服务是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要求,也是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服务的有效措施。有些工具可提供可不提供,但如果提供之后可以大大的方便群众,那么本着人性化服务就应该提供;有些手续可要可不要,但是不要之后可以大大的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办证时间,那么本着人性化服务就应该不要;有些话可以说可以不说,但如果说了之后会大大的彰显文明,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那么本着人性化服务这些话就该多说。无论是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还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特征和建设服务性政府的客观进程,都要求加快推进服务人性化,那么干部就应该提高认识,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力推进人性化服务。
办证是老百姓跟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最为平常、最为直接的窗口,也是反映政府工作好坏的一把双刃剑。“办证难”不仅浪费了群众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更直接损害了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希望“办证难”问题早日得到根治,这样群众少一些麻烦,干群关系多一份融洽,社会也才更加和谐。
文/姚远
来源:红网
作者:姚远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