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房价的下调,基本一直是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中国梦”。而且,据《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2014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3年12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65个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同比上涨的城市则达到69个。其中“北上广深”的房价同比涨幅连续四个月超20%。
很明显,曾经让很多人满怀希望的房地产调控,可以说是以失败而告终。诚然,正像笔者在《切勿再使GDP增长刺伤中国民众的心》一文中所讲,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央最高层面既不会任由中国住宅价格上涨,又不会让更多的中国普通民众不堪重负,也不会任由房地产的畸形发展危害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还不会继续任由高房价扭曲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不可否认,维系、支持高房价的因子很多。但是,中国房价并非不能下降。就一定意义而言,“土地财政”是维系、支持高房价的重要因子。譬如,据媒体报道,2014年1月2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总额为31304.5亿元,同比增加50%。另据财政部数据,2013年1至11月累计地方财政收入62567亿元。据此推算,2013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约为6.9万亿元,其中土地收入占比在50%左右。
诚如有关新闻所讲,一般而言,土地供应量的上升往往意味着后续能形成新增住房供应,缓解热点地区住房供求紧张,平抑房价涨幅。但事实上,多年来中国不少地方基本一直都在不断地增加土地供应量和住房供应量,然房价还是节节攀升。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2013年中国一二线城市房价的持续上涨,多城市出现“地王”井喷的状况,地价显著走高。
不少地方政府,口口声声其要严格进行房地产调控,但实话实说,基本都是心口不一,而且在实际行动上差不多都是抱着“土地财政”的大腿不动摇,甚至千方百计地让“土地财政”日益肥壮。简言之,各地政府事实上并未严格执行调控政策。这是导致中国房价基本一直居高不下,而节节攀升的重要因子。
其次,房地产开发商、商用专家等既得利益者的“逼宫”和“炒作”等逐利手段也是维系、支持高房价的重要因子。作为地方政府,本该确保“调节后的房价将使民众能够接受,也使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但是,其对“土地财政”过分依赖和迷恋,往往使其“偏心”于后者,而最终让房地产开发商、商用专家等既得利益者的“逼宫”得逞。或者说,某些地方政府在房地产方面与房地产开发商等既得利益者最终穿上了同一条裤子,而将中央力主的房地产调控置之脑后。
某些以赚钱为主要或者最大目的之媒体,在房地产开发商、商用专家等既得利益者的百般诱导下,跟其一起变着法儿地“炒作”房价会上涨、会暴涨等信息,结果使得中国普通民众误以为真是那么一回事儿。于是乎,在房价居高不下的时候,在某些房地产开发商、商用专家等既得利益者难以为继的时候,不少中国老百姓“爬向”楼市,而于客观上确保房价的坚挺,并为房地产开发商、商用专家等既得利益者送上大把大把的钞票。
试想,如果某些媒体能有社会公德心,或者多些社会责任感,那么,其还会一个劲儿地帮助房地产开发商、商用专家等既得利益者“忽悠”中国普通民众吗?
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是,如果一个东西没人买,或者买的人很少,那么一般情况下,其是不可能涨价或者暴涨的。相反,其还会降价,甚至会一降再降。但是,在房地产开发商、商用专家等既得利益者和媒体等方面的联合“忽悠”下,很多人都糊涂了,都盲目了,都不懂这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了。何况,现在中国很多城市其实并不缺商品房。也就是说,所谓的“物以稀为贵”,并不会存在于这些城市的楼市中。
再者,高层未能真正启动有关房地产调控的问责制度,这也是维系、支持高房价的重要因子。家喻户晓,中央层面曾经指出,“要加快完善巡查、考评、约谈和问责制度”,“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但事实上,至今高层并未真正启动有关房地产调控的问责制度。
在现实国情下,真正启动这样的制度,尚有一定的难度。但正因为这样,所以对很多地方政府而言,就是一个可以束之高阁的文件而已。换言之,既然高层不会问责,那么地方政府何苦要去稳定或者下调房价,而让“土地财政”等受损呢?于是乎,房价就只能继续上扬了,哪怕是“有价无市”。
其实,维系、支持高房价的因子,其实还有别的。譬如,某些地方政府不让房地产开发商降低房价。换言之,中国房价能否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官方和民众自身。
文/罗竖一
来源:红网
作者:罗竖一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