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国两会上,“最美洗脚妹”刘丽面对众多媒体就揭开打工群体“临时夫妻”的冰山一角。在很多外人看来,这是一个比较暧昧隐晦的群体;但就刘丽看来,这在她周围已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进城打工的热潮其实在此刻还是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出口之一,而就在众多“临时夫妻”的对立面,就是像江西政协委员熊彤所说的农村留守妇女。
“春种秋收农事复,相思更比耕田苦”——是来自一篇叫做《蝶恋花·农民工之妻》的词作。这也深刻地还原了农村留守妇女所承受的身心困苦。词作者左河水和熊彤一样,也来自江西。不过这两人的观察点却具有普遍性。在中国经济建设大踏步向前的步履之中,农村生活的某个侧面细节,乃至于这其中的个人情感,是不会被我们遗忘的。
当然,媒体更愿意去解读出政协委员熊彤这份建议中的“关键字”——性压抑。这依然还是延续着“标题不惊死不休”的套路。诚然,性压抑这三个字的确是出自于熊彤的建议中,媒体工作者也自然是用好心推广的初衷出做文章“没有点击率,哪会有更多的人来关心留守妇女?”不过很多知根知底的读者,却还是要捅破这层窗户纸。他们任由揶揄戏谑的词汇,来插科打诨着留言评论。
在这里弱弱地说一句,能否给留守妇女们留有点尊严?熊彤这份关爱留守妇女的建议,本身并不是为了某些评头论足者的猎奇心态,或者是某些人的窥视欲。它和刘丽的“临时家庭”一样,出发点都是对于农村空心化的某种担心,也是为当下城镇化道路上的一种建言献策。非如此,又怎么能触及到大多数人的利益?
而熊彤最后说的“法律和制度上为留守妇女改变生存和生活状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扶持创业、对留守妇女技能培训”被某些人冠以老旧台词的帽子。但去了农村你会发现,他的那些话具有相当现实的意义。政协委员履行自己的职责,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是应有之义。
也许是受到赵本山小品《留守男士》的熏陶,大家已经更多的把“留守”二字娱乐化、情场化。而本来是很严肃,且也暴露出诸多矛盾的社会问题,别到最后,却又变成了弱化女性地位的一次人声喧哗。
文/谢伟锋
来源:红网
作者:谢伟锋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