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无疑是树典型,扬正气,集聚社会正能量的善举,初衷堪赞。但任何事情,初衷良善,并不意味着结果也必然良善。与当下借助于电话和短信平台进行投票评选的众多活动一样,铜都的这次评选活动,也在进行中受了“伤”:当地市民不客气地说评选成了“有钱人的游戏”。如此质疑,活动的公信力难免打折扣。一个缺乏信任基础的公益评选活动,也难实现活动预期。
个中原因,值得分析。此次的投票环节,安排了声讯电话、短信和报纸投票三种方式。其中声讯电话和短信投票都需要付较高的费用,而且一个号码可以多投,惟一免费的投票方式是报纸投票,却被要求“不能复印,每个身份证号只能投一次”。
如此一来,无形中就将更多公众的投票热情引导、诱导甚至挤压到纸质投票之外的电话和短信上去了。这样的选票布局,弊端显而易见:一方面,它必然挫伤不愿(本不该)花钱投票者的积极性,他们甚至会因此放弃投票。另一方面,刺激了愿意甚至希望花钱能多投票者的热情。声讯电话和手机短信平台运营商也乐见其成。
然而,这样投票,的确存在“贿选”和“成为有钱人游戏”的嫌疑。即便作为先进典型的候选人也难免由此而蒙羞,有候选人说,“当初单位推荐我为候选人时,觉得挺光荣的,这也是对我工作的激励。”后来她听说公众投票主要方式是需花费不低的声讯和短信投票后,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我觉得这种做法确有不妥,也失去本意,完全可用群众测评等方式代替。”让候选人都感到“不是滋味”的评选,确实滋味不佳。
应当肯定的是,电话和短信投票之“偏”可“纠”。尽管这两种投票方式存在着虚拟性,其背后看不见的投票者,很可能是候选人的亲友团。而且,其投票很可能是花钱“批发”的“感情票”。这会使得包括信息运营商、候选人亲友团在内的各方,在利益驱使下,偏心投票,使评选活动染上“商业味”,并失去公允。但是,作为一种新型投票方式,借助于电话和短信技术进行网络投票,已经被广泛应用。拒绝使用投票新技术,不足取。须知,电话和短信投票,其快捷性、广泛性,是其它投票方式无法替代的。
电话和短信投票,虽弊端多多,但技术本身不坏,关键是要用之得当。不能因评选“跑偏”,就因噎废食。
类似于“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不可能绝对公正。但做到相对客观公正,办法是有的:一是候选人的事迹材料,应当力求挤掉一切水分而真实、客观,让候选人真实地站到候选平台上。
二是投票者要出于公心。在当下中国,公心的树立,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不是说我们要放弃环境营造。我们应通过事先的宣传,营造健康的评选环境,并借此培育公众对公益活动的参与热情和素质,力求使每一张选票,都是投票者真实意愿的表达。
三是趋利避害,用好电话和短信投票的“双刃剑”,最大限度规避花钱“刷票”的影响。
四是网上、网下等多种投票方式相结合,以实现投票的广泛性、真实性的互补,使之更接近于民意,以评选活动的公正,提升其公信力。
“杰出青年评选”,公信力尤其“伤不起”,当谨防成为“有钱人的游戏”。
文/印荣生
来源:红网
作者:印荣生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