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2”的开播对于广大“吃货”来说,无疑是一场饕餮盛宴。但是“舌尖”系列的开播为的只是介绍中国各地美食,取悦吃货吗?据总导演陈晓卿的介绍,“舌尖2”比第一季制作费高了30%,在内容上也延续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人与食物的关系”。相比上季加强了对社会文化层面的挖掘,以美食见人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由此可见,“舌尖”或许是其次,背后的“中国”才是这个系列的主角。
那么,“舌尖上的中国”就不能只是吃货的一场盛宴了。看美食容易,吃美食也容易,不易的是烹饪美食。这点既离不开食材本身也离不开取得食材与制作的人,“舌尖2”中无论是西藏取蜂人的特技还是割麦人的失传亦或是因环境污染越来越珍惜的野生食材都在提醒着人们,如果想要留住舌尖上的美味就必须要加强对于很多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以及日益淡化的风俗传统的保护。这应该引起文化部门的重视,对于濒临失传的技艺应该采取一定的补贴政策吸引人们来继承,而对于风俗传统则应以建立保护区或者博物馆等方式来挽救。
同时值得引起关注的是著名作家、美食家蔡澜先生的一席话“自梁实秋、陆文夫和汪曾祺死后,国内就没有美食大家了,职业美食家台湾还有一些,大陆要少得多。”在西方,美食家是很受人们尊敬的一份职业,在国内这份职业还不成气候。而留住舌尖上的美味,怎么能少了研究这些美味的美食家呢?
“舌尖”系列除了在国内大受欢迎之外,在海外也是备受追捧,国内外好多电视台都纷纷抢购版权。可以说作为国内第一部原创高清美食类纪录片,“舌尖”系列为全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美食和中华饮食文化的窗口。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美食以及背后的美食文化,从而使整个中国文化对世界都更具吸引力。这对国家广电总局以及宣传部门,特别是外宣部门也是一个启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除了美食文化还有建筑文化,书法绘画文化等等都十分吸引人,相比较我们自己花大价钱在美国时代广场上租下大频幕播放中国形象宣传片,不如多以此为素材拍摄纪录片让人家花钱买版权播放,如此才更加得以提升国家软实力。
“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要刺激人们的味蕾与视觉,还需刺激人们的大脑与心灵,在许多方面更要成为一本“教科书”引起更多思考。
文/彭初阳
来源:红网
作者:彭初阳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