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候诊很煎熬”何以非等“局长体验”才优化

来源:红网 作者:武洁 编辑:司马清 2014-05-02 00:14:16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珠海多部门公布“整改清单”以接受市民监督,其中也包括市卫计局。近日,该局局长李力以普通患者身份到市人民医院候诊,感慨候诊难知等候时间,令人受煎熬。记者昨日获悉,该院目前已借鉴银行系统优化“二次候诊”,患者候诊能知等待时间。(《南方都市报》4月29日)
  
  医院里人满为患,挂号、候诊、取药,每个窗口都是排不完的队。相信,无论是谁,但凡去大医院看过病的,恐怕都对“排队几小时,看病几分钟”的遭遇并不陌生。不过,尽管对于公众而言,这已是见惯不怪的常态,但当卫计局局长以普通患者也受到了同等的“礼遇”,却触发了就诊流程的优化。局长一候诊,还真是给大众患者带来了不小的福利。
  
  不过,局长候诊饱受煎熬,成为医院系统优化候诊流程的契机,借鉴银行系统的“二次候诊”优化,提前确知候诊时间,想必将极大的改善患者的候诊体验,无疑令人欣慰。而医院方面对候诊系统优化需求的响应,也堪称迅捷更不乏创新。但是,看似皆大欢喜的背后,其实仍不乏值得反思之处。首先,何以众多患者候诊的疾苦,却不敌一位局长的一次体验来得管用,恐怕多少令人唏嘘。而按理来说,医院候诊流程的优化,本该更多的针对患者的反馈与需求,并及时做出调整。相比局长一个人的感受,更多患者的反馈与需求其实更有共性,也更应帮助医院发现候诊流程中的瓶颈与亟待优化的环节才是。
  
  从这个意义上说,医院候诊流程的优化,非要等到局长以普通患者身份备受煎熬了,才姗姗来此,又何尝不是暴露医院服务意识的欠缺呢?而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尴尬,恐怕全怪医院也并不公平。既然当下的医院更多处于行政体系之中,想让医院的眼光不去关注领导的意见,而去接地气的响应广大患者的疾苦,自然也就不切实际。既然领导看病往往有绿色通道,领导没意见,医院没有改变和优化的动力,也就并不意外了。可见,行政化的医院,其实注定了难以真正从患者的视角思考并不断改善。要想让就诊流程的优化不是一次性,而是可持续,恐怕也不能指望局长的私服微访,而更应从体制上让医院服务真正转向并接上地气。
  
  当然,官员扮作普通患者,固然是一种换位,但仅仅是单向的换位,的确还远远不够。事实上,之所以候诊如此煎熬,很大程度上也与医疗资源分配的失衡有关,现实的情形是,大医院门诊的人满为患,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一位专家一天要看上百个号的并不鲜见,而即便是中午不吃饭不休息,按一天工作10个小时计算,每位患者也顶多只能分到五六分钟的就诊时间,一旦超时,必然意味着要挤压其他患者的时间。限号的专家尚且如此,普通医生的情况更加严重,面对爆棚的患者,候诊很煎熬的另一面,其实是医生究竟该尽可能服务更多的患者,还是服务好每个患者这对矛盾亟待梳理。
  
  基于此,局长体验出的候诊流程不人性化,其实还仅仅是个表面问题。何时局长们都成了普通患者,也要经历普通患者就诊的所有流程,医疗服务流程中的整体性与常态化的优化,才有望真正来临。
  
  文/武洁

来源:红网

作者:武洁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5/02/333860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