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称“绵阳市人民医院”有所不妥,该医院在事件中已被卫生部门更名为“涪城区人民医院”,但人们还是习惯用最初的名字,就像人们期盼回到事件真实起因一样。然而从最初由“走廊”上班造就的“孤胆英雄”,到后来央视具有某种颠覆性的《新闻调查》,关于“走廊医生”兰越峰和医院的孰是孰非,笔者却失去了兴趣,更倾向于其背后有何看点。
不管“绵阳市人民医院”过度医疗是否属实,但过度医疗在很多医院的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不难想象,这不是医生的“热心过度”,而是其身后的一长串利益链。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下,尽管屡屡提及药品平价、零利润等等,但以药养医始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应是当前医卫系统弊端的一角。
暂且不论“解聘”是与非,仅从其过程来看,院方称兰越峰医生从今年1月29日开始旷工,到发出拟解聘消息的4月25日,足足旷工近三个月。堂堂医院要解聘一个“旷工”如此之久的员工,难道唯能通过全体员工举手表决方式来进行吗?这是某种成文制度还是某人突发奇想?无心歌唱此种“民主性”,只想问,员工管理是任何一个单位的基本制度,解聘一个员工尚且如此乏力,背后可有某种妥协在努力?还是仅仅因为其是“体制内”?这是否是当前医卫系统人事制度的一种弊病?
“走廊医生”对医卫系统影响如此之大,有关部门却似乎有难得的“清净”。除了“徒劳”的换医院牌子及不明不白“拿下”前院长之外,就是饱受争议的“自己人查自己人”一般的调查,不但没能平息公众的疑问,反而催生了新的不信任,再次让医疗体系信任“跑偏”。面对广大群众对真相的追问,似乎主管部门自己也难以作出满意的答复,只能听之任之。也许这也是某种弊病的体现吧。
追问“走廊医生”背后弊端恐怕并不止上述三项,在此难以一一赘述,只想问声风雨之后可有彩虹?从最初2003年引发的争执,到如今的“被解聘”,兰越峰已经挺过了十一个年头,但似乎还没到终点。
其实兰越峰并非只在绵阳市人民医院的走廊里,更是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走廊”中,这是一道前方有光明但道路曲折的“走廊”。这道“走廊”究竟有多长,兰医生的“十一年”可能也回答不了,但我们还是希望“走廊医生”能走向一个圆满的结局,更希望我们的医改能早日穿过这条“走廊”。
文/冬月禾
来源:红网
作者:冬月禾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