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影片都运用了电影的多层叙事结构以及梦境世界的构建与拆解,并在现实与虚构的梦境之间推动情节发展。于是《催眠大师》一上映,不少网民又拿出近几年常用的抄袭理论,认为《催眠大师》是盗版《盗梦空间》。而我以下想说的,却是两部影片的不同之处,以及透过两部影片看到的好莱坞大制作电影与中国小投资电影的几点差异。
一、故事内容及精神内核
两部影片最大的不同,即是故事内容的不同,这也是我看过《催眠大师》后想为它“正名”的原因所在。《盗梦空间》主要讲述的是一个高级盗梦师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为自己洗脱罪名,最后与家人团聚的故事。而《催眠大师》讲述的则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催眠大师反被他的“患者”催眠,最后面对自我、精神救赎的故事。前者是“主动造梦”,后者是“被动催眠”,前者的剧情高潮在于造梦与盗梦过程中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挑战,而后者的剧情高潮在于催眠与被催眠的角色反转和真相的抽丝剥茧。由此可见两影片的内核截然不同,另外也可看出中美电影的一些价值观导向。美国是一个强调个人价值的国度,因此好莱坞大片中的主角总是英雄形象——从《蜘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中描绘的超能力英雄,到《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等温情励志电影塑造的别样平民英雄,他们都是通过自身坚持与不懈努力克服困难、战胜邪恶力量,实现“美国梦”的代表。而中国从古至今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更注重人的内在品质,做事低调、感情隐忍,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影片开始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把影院变成一个大众宣泄内心感情的地方。无论是与《催眠大师》同期上映的《同桌的你》《归来》,还是近几年获好评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都讲述平凡人对亲情、爱情、事业的追求与感受,但着重描写的都是主人公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历程。再看《盗梦空间》与《催眠大师》两部影片,虽然都同样是用“梦”讲故事,但也有中美电影各自的特色,《盗梦空间》着重刻画主人公克服困难,赢得成功的故事,而《催眠大师》主要讲述主人公面对自我、灵魂救赎的故事。
二、电影叙事方法
我认为《盗梦空间》是一种“发散性”叙事方法,而《催眠大师》是一种“聚拢式”推理方法,两者都有悬疑、推理的成分在,但是抽丝剥茧方法不同。《盗梦空间》在影片开始时就讲述了主人公的人身份、遭遇,为了洗脱莫须有的罪名,他组建了一支造梦团队,想以为富商之子植入意念,使他解散其父的公司,为了植入意念,他与造梦团队深潜三层以至更深的梦空间,整个完成任务惊心动魄的过程以及控制电影节奏的精密的剪辑拼接,将观众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散化,只有对电影内容进行宏观整体把握,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思考,才能明白电影的叙事逻辑,整个过程流利顺畅、有好莱坞大片一贯的淋漓尽致之感。而《催眠空间》在叙事手法上用的是“聚拢式”,先抛出一个又一个谜团,然后通过两位主角的催眠与反催眠,从解患者任晓妍的身世谜团到揭示医生徐瑞宁在那次酒驾事故后因内疚自责造成的心理问题,让真相一步步清晰浮现在观众面前。
《盗梦空间》与《催眠大师》其实也反映了中美电影在叙事手法、思维方式上的不同,美国崇尚轻松活泼的文化氛围,重视天马行空的多元想象力,因此他们在叙述一件事时常采用“由小至大”的思维,即从一个具体事件延伸到事件的背景以及后续发展;而中国文化相较于西方,则更严谨,偏向于内敛型,“由大至小”的思维习惯,从一个事件的大背景开始,再到具体的一件事或一个人。叙事的思维习惯不同,自然造成了中美电影的独特风格。再反观这两部影片,最吸引人的是其中的悬疑成分,《盗梦空间》的悬疑是一种未知感,观众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而《催眠大师》的悬疑是一种透过蛛丝马迹探寻真相的好奇感,最后影片结尾与观众想象聚于一点。
三、影片的场景设置
场景在电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电影剧情的开展推动、氛围营造、气氛渲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盗梦空间》之所以能一举夺得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摄影奖和最佳视觉效果奖,与影片中宏大的场面、无懈可击的电脑特效是分不开的,精准的布局、浩大的场面甚至激烈的枪战,都沿袭了好莱坞大片的精良制作水准,再加上梦境与现实的不断游走,场景设置就更加天马行空,单单主要场景的拍摄就涉及四大洲6个国家,剧组成员们从东京的摩天大楼跋涉到卡尔加里的崇山峻岭,从丹吉尔的异国街道横跨至巴黎景致如画的马路,再从古色古香的伦敦辗转到摩登现代的洛杉矶。也正因如此,电影的每个镜头都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催眠大师》走的是不同套路,剧中多数戏份都集中在一间心理治疗师里,以“医生”和“患者”的心理治疗对话为主要线索,其中穿插着互相牵连的梦境与现实。主要以一个场景来完成对影片情节的推动,又能让人不觉枯燥,这样的尝试在国内电影界不多见。这个场景的布置是经过精心构建和设计的,治疗室外圆形的楼梯、花纹繁复的地板、治疗室内复古的沙发茶具、悬挂在墙壁上的意识流绘画作品,以及多达十余盏的台灯、吊灯、形状各异的钟表,这些都为营造催眠的神秘气氛起到了重要的渲染烘托作用,主要的拍摄时间集中在晚上,黑夜的幽静和诡异又为剧情营造出特殊效果。另外,在现实中穿插的想象、梦境与回忆大大延伸了电影的空间流动性,于是场景也就从小小的治疗室延伸到更大的空间维度。两部电影各有精彩之处,不分优劣。
《催眠大师》导演陈正道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在华语圈做这个类型的电影,总会有开头,我不是在开头一下就要登顶,而只希望努力把故事讲好。我希望观众给我一些空间,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来学会怎样拍《盗梦空间》这样一部极致的高智商电影。”虽然《催眠大师》也不是一部完美无缺的电影,但毕竟是国内悬疑片一次不错的尝试,希望观众不要一味地批判,多给国内创新电影型一些支持与空间,才能实现中国电影的多元化、国际化。
文/马涟漪
来源:红网
作者:马涟漪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