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老夫在红网与两个女人和三个半男人的纠缠

来源:红网 作者:毕文章 编辑:刘艳秋 2014-08-17 00:03:09
时刻新闻
—分享—
  文章的题目就像女人的脸蛋,是最受关注的,是最先映入眼帘的,女人脸蛋不美,还有多少男人愿意往下看?那是房顶贴告示——只有天知道了。因此,老夫起了这么一个标新立异的题目,是否吸引了你呢?老夫不知道,你懂的。有了一个好题目,时评就成功了一半,岂能不重视?说起题目这个话题,老夫就想到《红楼梦》这本书,也不知道曹老前辈雪芹先生是咋想的,怎么能起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书名呢?就是叫《大观园》也比这个名字好啊,你说,是吧?要是老夫给这本书起名的话,干脆就叫《一个男孩与一群女孩在一个华丽的园子里发生了许许多多难以置信的故事》。哎呦喂,超过了三十个字,创造了世界上最长书名的记录,老夫真棒!提出自我表扬,拒绝他人批评。你看,这个书名堪比标题党吧,肯定能引起众多少男少女的兴趣,何愁不能热销呢?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老夫者,姓毕,名文章也,黑龙江密山人氏。人称毕大炮——敢想敢说,不畏强权之意。老夫写评论的目的是阔太太当妓女——不图钱财图快乐。写时评是要付出很多的,包括冷落了妻子。贱内曾经说过,老毕,你如此痴迷时评,就不怕我给你戴绿帽子?老夫当即回答,你想做阎婆惜,不知哪里去找张文远?至于老夫是否被戴绿帽子,至今也不清楚。即使因为写时评被戴上了绿帽子,那也无所谓,谁叫老夫酷爱时评呢?更何况这年头,男人要想过得去,头上就得带点绿。
  
  时评这个东西,好人不愿写,孬人写不了。老夫奉劝大家,已经入错行的人不要放弃,没有失足的人别下海。时评这碗饭不好吃,苦辣辛酸都有,就是缺少甜。有人要是非得往这火坑里跳,那就是放着平道不走爬大坡——自讨苦吃,不信,那你就试试看。老夫不让别人写时评,自己却每天乐此不疲,是不是令人费解呢?一点都不,这就像贪官告诫别人不要当贪官是一个道理。
  
  老夫说了半天,忘记告诉大家什么是老夫了。当年就有网友极力反对这个称呼,以为是自大,贬低他人之意。其实非也。何谓老夫?古人自称。一般四五十岁即可称为老夫。老夫在红辣椒发表第一篇时评是2006年9月份,那一年,老夫四十五岁。诸位知道,只要是第一次肯定就会印象深刻,无论男女第一次同床的经历都是刻骨铭心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裤带没眼儿——记(系)不住啦,对吧?老夫发表的第一篇时评是《谁再说赵丽华大姐坏话,我跟他拼了》,是抨击“口语诗”女诗人赵丽华的。后来得知,赵丽华比老夫小,应该叫大妹子。这个题目是当时红辣椒评论编辑田德正改的,老夫的题目想不起来了,大意是《恳请赵丽华大姐收我为徒教我写“口语诗”》之类的吧?这个题目改得很生动,老夫心服口服。对了,田德正当时编稿用的是“潇湘行”这个笔名,在“时评聊吧”里面用的是“独木桥自行”。小田是男的,不是男人,不对,他不是老夫要说的三个男人,他是借了赵丽华大妹子的光才露面的,因此,只能算是半个男人。现在,你知道老夫的题目里三个半男人的意思了吧?还不懂?那你喝高了。
  
  第二个女人是一位大姐,很有名的,谁呀?李银河呗。就是鼓吹换妻合法的那位女神。换妻论调,老夫实在看不下去,就写了时评《李银河,和我玩“换妻游戏”吧》,2006年10月发在红辣椒评论上。这次题目是老夫自己起的,和田德正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老夫一炮打响,一夜走红,蜚声时评界,扬名读者群,让人嫉妒羡慕恨。接着,老夫连开了四炮,可惜都哑了。田德正跟老夫说,压力太大了,你这是什么劳什子评论呀,结尾竟敢这样写:“我在这里郑重声明:为了事业,我不嫌弃你长得老,也不在乎你长得丑。请你尽快联系我,我的手机号码是:不知耻、不知耻、不知耻、的确不知耻……”,弄得以后的几篇都不敢发了。要是因为这个就说田德正不是男人,那他比窦娥还冤呢。矮在屋檐下,怎敢不低头?如今也有很多优秀的时评,没人敢发呀。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老夫讲完了两个女人和半个男人的旧事,接着就该说说剩下的三个男人了。第一个男人是王志顺,“时评聊吧”的版主,安徽安庆人氏,在一家房产部门工作。老夫和他是因为在“时评聊吧”里面骂架而成为朋友的,真是梁山兄弟——不打不相识。前几天,老夫的手机响了,一看名字是王志顺,心中大喜,这家伙还没忘记老夫,有良心。接通以后,发现里面似乎在喝花酒,男的吆五喝六,女的嗲声嗲气,任凭老夫高声呼叫,就是不回话。老夫回拨以后,王志顺说没有给老夫打电话,是无意碰到按键拨给老夫了。老夫不信,以为是有女人摸他大腿所致,他死不认账。不管怎么说,和老伙计通话了,很愉快,天意呀。他现在写得少了,也好,歇歇吧,写这玩意太累。
  
  第二个男人是左崇年,安徽庐江人氏,早已搬到合肥去了,在一家交通部门工作。老夫和这老伙计相识很有戏剧性,他用一个女人的名字发稿,并且在“时评聊吧”卖弄风骚,受到了老夫的注意,和他聊了起来,原来是个比老夫还大的老男人,他今年大概五十八九了。然而,老夫大错已经铸成,没法回头了,总不能给他留下重色轻友的话柄吧?后来问他如何知道老夫的,他道出了缘由,老夫觉得很有趣。他到邮局去取稿费,把老夫写的时评念给邮局的人听,乐得大家前仰后合,因此,对老夫惺惺相惜,主动巴结。如今,他宝刀不老,干劲十足,佳作频出。
  
  第三个男人是张铁鹰,山东龙口人氏,在药监部门工作。老夫和他是在“时评聊吧”里聊天相识的。这个伙计很热情,很豪放,很真诚,就像梁山兄弟一样。2010年,家母病重期间,老夫写得相对少了,铁鹰兄弟问起,得知情况,多次打电话安慰老夫,时至今日,依然感激。铁鹰兄弟如今爱上了文言文,很有成果,老夫自愧不如。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感谢红辣椒。老夫因为红辣椒成名,因为“时评聊吧”结识了众多的网友,虽然没有见过面,但却心心相印,情深意长。毕大炮先生谆谆教导我们说:同是各地网络人,相识何必曾相逢?大家既然有缘在一起,那就共同为红辣椒评论、“时评聊吧”奉献吧,通过大家的努力,让红网上楼梯,吃甘蔗——步步高,节节甜!顶老夫此文的发财,踩老夫此文的发大财。古人有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与诸君共勉,祝各位康健。
  
  2014年8月16日清晨5点于黑龙江密山。彻夜未眠,草率成篇。如不喜欢,就当扯淡。
  
  文/毕文章

来源:红网

作者:毕文章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8/17/343997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