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竞聘第一名落选的背后隐藏了什么?

来源:红网 作者:林源 编辑:夏熊飞 实习生 肖博峰 2014-09-05 00:04:48
时刻新闻
—分享—
  宿松县千岭中心小学2014年完小校长选任中,根据群众测评、教绩考核、领导小组评议等,司某以第一名的成绩高分领先,然而她却意外地落选了。(9月4日新华网)
  
  正如要进行比赛就得制定规则那样,既然是竞聘,就得有实施方案。按照《千岭中小2014年完小校长人选推荐工作实施方案》,竞聘程序算得上环环相扣,那为何司某高分领先却又被弃之不用?莫非依照程序只是走个过场,竞聘的最终人选也早就内定?如果真如此,司某不过是个陪考,那竞聘怎么算得上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因此,对第一名的意外落选,必须给予合情合理的解释,否则就难以消除诸多质疑。
  
  且看有关方面给出的解释,“选任方案中没说第一名便能当校长。”如此“否定”显然过于牵强:确实,方案中没有说第一名能当校长,当然,方案也不会说第二名、第三名或是第四名能当校长,依其逻辑,按照方案恐怕压根定不下什么样的人可以当校长,试问这份方案当真能选到合适的人?退一步讲,如果方案本身有问题,那么为什么不去追问制定者的责任,而偏偏让第一名承担后果,岂不荒诞?
  
  再者,“考虑到新前小学地处偏僻,加上司老师才30来岁,小孩还小等综合考虑,对她进行照顾”,这个解释恐怕也说不过去,一来这与方案中“得分相同,年龄小优先”的推荐办法相悖,这不是自相矛盾,拿起巴掌扇自己的脸么?二来竞聘者本人尚且没有表示条件艰苦、不能承受,怎奈一些人如此“好心”,以“照顾”为名致使第一名被落选?退一步讲,倘若真是地处偏远、条件恶劣、适宜男性,何不在竞聘之初就写入方案,何必让司某经历了全部环节才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样既伤了竞聘者的心,又浪费了人力物力。
  
  这些年,社会上接二连三地出现了第一名被拒事件,原因也各不相同,其中有的确实是因为第一名“考试有余而能力不足”。在经历了长期“唯分是举”的切肤之痛后,人们开始重视综合考量一个人的能力,怎样更科学地选人也已经成为新的课题。然而,当人们已经习惯性地否认第一名,认为第一名“不适合”、“不能胜任”时,必须警惕事情由一个极端发展到另一个极端。当选任制度逐步完善、实施方案日趋合理之时,更要追问方案执行得怎样,是否有人打着警惕“唯分数论”的名头,置规章制度于不顾而越界越位谋取私利?这才是此事件的题中之义。
  
  文/林源

来源:红网

作者:林源

编辑:夏熊飞 实习生 肖博峰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9/05/345878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