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学能量产科学家,为何不能培养作家?

来源:红网 作者:吴敏 编辑:刘艳秋 2014-11-04 00:08:18
时刻新闻
—分享—

  日前,北师大新增硕士专业——“文学创作”,聘请格非、严歌苓、李洱等知名作家任导师。此前北大、复旦也曾开设写作专业,但高调喊出“培养作家”,北师大还是独一家。“作家需要被发现,我们就是要做好这样一个平台。”作家,真可以通过大学教育来制造吗?(11月3日《人民日报》)
  
  承蒙各位网友抬爱,对北师大开设的“作家班”报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并采取规模宏大、整齐划一的吐槽方式,炮轰“大学造”作家的做法。这是“作家”被打入冷宫多年后难得享受的至高待遇。那么问题来了,大学开设文学创作专业,培养作家的目的怎么就那么不被看好呢?除了痛斥高等教育短板外,作家就不能从正规的专业里培养出来吗?大学里能够量产科学家,为何就不能培养出作家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10.15”文艺座谈会上曾鲜明指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一部优秀的作品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取得成功,创作者本身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决定着作品的水平和层次,而这种思想和艺术的基础积淀必须通过教育来完成。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学与气,须相辅相成。作家需要创作的汗水,需要天赋禀异的才华,也需要语言语境的把控。纵观中外文学史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作家,如鲁迅、胡适、林语堂、曹禺、冰心、钱钟书和罗曼·罗兰、巴尔扎克、歌德、雪莱、契诃夫,比比皆是。术业有专攻,谁能列举出,哪位田间地头的农夫在文学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作家不是“作家班”培养出来的”的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难掩自己内心的虚伪,亦赤裸裸地透露出对作家的轻视。不是矫情,胜是矫情。写作需要情怀,但是空有情怀,没有平台;空有灵感,没有叙事能力;空有满腔热情,没有章法技巧,怎么能驾驭文字?作家的想象力、观察力以及对语言的写作能力,兴趣挖掘、遣词造句、修辞技巧、文学流派、常识基础,完全可以通过学习提高。没有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就不会有出彩的结果。
  
  爱好文学是一种权利,成为作家是一种梦想。“大学造”作家不能一棒子打死,浮躁是相对的,这只是提供一个平台,营造一种氛围,给有这方面天赋的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到头来路还是要自己走。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那些一边大声疾呼反对大学造作家,一边在慨叹中国优秀作家都去哪儿了的人,请问你们,不给作家生存的土壤,又不肯定他人培养作家的尝试,到底是谁矫情呢?中国足球很烂,你可以说不重视足球基础教育,不从娃娃抓起。那么重视文学的基础教育,就应该得到高尚的尊重。
  
  文/吴敏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吴敏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11/04/351133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