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创业先锋班”无人创业是谁的尴尬

来源:红网 作者:张卫斌 编辑:夏熊飞 2014-11-26 00:09:04
时刻新闻
—分享—

  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天使投资与创业教育高峰会上,中国创业智库理事长、清华大学DMC创业教育项目核心专家赵延忱透露了两个有些令人遗憾的数字——国内最早尝试开办“创业先锋班”的一所知名高校,毕业5期学生,毕业生创业人数为“零”;2012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创业相关院系的两所大学,如今学生临近毕业,选择创业的人数也是“零”。(11月25日《中国青年报》)
  
  俗话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创业先锋班”的毕业生创业人数为零,创业院系的学生没有创业的欲望,两个大“零蛋”多少有些令创业教育者脸上挂不住。至少说明了我们的创业教育有问题。长此以往,这样的“创业先锋班”还能不能继续办下去,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那么,创业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在一个“白富美”、“高富帅”备受人们推崇的时代,全民的创业热情空前高涨。的确,“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学会合法挣钱再用不着羞羞答答。特别是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大学生能够创业,的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但是,创业毕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创业教育课堂上的那套东西,拿到现实生活中未必管用。看看当今中国的哪些创业大佬们,恐怕没有一个受过正规创业教育。马云上过创业先锋班吗?王健林上过创业先锋班吗?肯定没有。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创业教育受追捧也就顺理成章。然而,“创业先锋班”无人创业,折射出当前创业教育乱象。据国内最早从事创业教育研究的学者赵延忱披露,我们的创业教育忽略或者没有意识到要按照企业生成的内在规律办事。学校只是把案例打包成编织袋给了学生,并没有将创业规律教给学生。
  
  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离开了这个核心,创业教育就是舍本求末。前人成功的创业案例,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有启发意义,但绝对不是某些人声称的“可以复制”。事实也是如此,很多创业者之所以失败,就是看到别人赚钱眼红,一哄而上,最终由于没有自己的“独家秘笈”,要么做不大,要么走向末路。
  
  最近,3位哈佛学生的“把蟋蟀拿来吃”获得美国众筹公司的投资,1300个美国人出资7万美元给3位大学生卖蟋蟀,蟋蟀被做成了海盐、碳烤、起司三种口味的零食,出现在公众面前。透过这个“洋案例”,我们的创业教育者们不知有何感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业教育的尴尬,恐怕正是缘于创业教育过于急功近利。创业教育不能贪大求洋,不能与实践相脱节,更不能与学生的所学专业相脱节。“创业先锋班”的名字再响亮,如果给学生传授的都是“水货”,学生只能是一头雾水,创业也只能是水中捞月。
  
  文/张卫斌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张卫斌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11/26/353182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