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某省份,当地一些单位领导不仅用公款送钱,甚至还召开党组会议,讨论给县委书记和县长送钱的具体数额,然后按当地潜规则,一般由两名领导干部去送,其中一人进县委书记的办公室,另一人则站立于门外,进去的领导干部出门时再用手拍一拍空口袋,以示“利是”已送出。(1月9日人民网)
众所周知,为领导派发“红包”、送礼,属于官场陋习,是一种在暗地里运行的不正之风,通常被坊间称作“潜规则”。本是见不得人的勾当。现在,一些单位的党组织,公然把它作为重大的工作事项拿到党组会议上来讨论,着实让人匪夷所思。
分析起来,一些地方召开党组会议讨论如此奇葩的问题,看似在送礼问题上群策群力、结晶集体智慧,其实三个深层次的问题明显被摆上了桌面。
一是党组的负责人在分摊责任。召开这样的会议,主持者对于议题的“合法性”肯定心知肚明。正因为有问题,所以才开会讨论。把更多的人拉进是非之地,一旦出现问题,便可以拿集体研究搪塞问责,减轻对自己的惩戒。
二是单位的监督虚设。一般情况下,单位的纪检负责人也是班子成员,既然专司监督职责的人员就在会议现场,也拥有发言权,为何不制止、不报告?原因不外乎有三,要么考虑给领导送礼对自己也有利,选择默许,要么“坚持”少数服从多数,选择顺从,要么认为都是“圈子”人士,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服从“一元化”领导,放弃监督。
三是官场政治伦理塌方。要说,众多的人员一起开会,就是讨论其他问题,也不可能“万众一心”,但在这件事情上,意见却高度统一,最终还分工负责把送礼工作落到实处,不仅表现出集体对歪风邪气的高度认同和追捧,更表现出领导集体另类的官德和从政理念。正是集体政治伦理的堕落和职务伦理的扭曲,导演了党组讨论送礼的惊世大片。
其实,尽管集体讨论送礼的事情只是个案,但反映出来的问题并非绝无仅有。更多的是送礼规则在“潜行”,一切尽在不言中。有的为升官送礼,有的为项目送礼,有的为分赃送礼,有的为自己谋大利送礼,等等。这就说明,强化对公权的约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消除权力谋取私利的基因,切断权力与私利的输送链条,不仅是一句政治口号,更是改革的当务之急,势在必行。只有尽快建立起依法治权的刚性方略,送礼之风才能寿终正寝,集体讨论送礼的官场怪相也才会销声匿迹。
文/钟烁明
来源:红网
作者:钟烁明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