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挂牌照、没有字号,院子里鸡飞狗跳,操作间尘土遍布,各种医用织物混洗……“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从三甲大医院到民营小医院,沈阳十余家医院的医用织物都在这样一家“黑作坊式”的洗衣厂进行清洗。(3月26日新华网)
穿着一身白衣的医护人员,给人干净卫生纯粹的印象,如果再加上良好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更会给患者和家属增加与病魔做斗争的勇气和温暖。但是,如果医护人员所穿的白大褂,是在不具备卫生条件、鸡鸣狗吠,医护用品乱堆地上的情况下进行洗涤的话,病人和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这种印象和与病魔做斗争的勇气可能就大打折扣了。
通常来说,即便是个人的衣服物品,穿着或使用一定时间后,都会经过认真洗涮晾晒甚至消毒后才会继续使用,以免细菌和污物给个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于专司治病救人的医护人员,对于白大褂等医护用品,坚持洁净无菌是最基本的底线。这既是对医护人员个人的健康安全考虑,也是切实保障抵抗力弱的病人的身体健康和早日康复,也是医院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可想而知,一件件白大褂在没有消毒条件下随意地堆放在地上,管理极度混乱不规范,这样的白大褂随时有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染介子,那么对于病人而言,没有按要求消毒清洗的白大褂等,岂不是一件随时引发病症的“不定时炸弹”吗?
其实,白大褂没有按要求消毒清洗,既有经营清洗类企业为数不多的现实,医院别无他选,只能选择此家企业进行清洗;也有医院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而不按要求清洁医护用品的现实。不管是哪种情况,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医护用品得不到有效的清洗消毒。对于医院来说,虽然暂时降低了医院的成本,但给医生、患者的健康都有可能带来潜在威胁。倘若医院在消毒、卫生防疫方面再出现纰漏,很有可能出现“蝴蝶效应”,引发系列卫生甚至是防疫事件。
国家卫计委早前出台的《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规定,病人衣被和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必须分机或分批洗涤;洗衣房的工作台面、地面需保持清洁;污染区工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工作服。商务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出台的《洗染业管理办法》规定,又在监管上出现了条框式分割。除了部分医院内部设立了清洗部门,能够对医疗作业中的一部分医护用品进行清洁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医院会通过企业来清洗,这样出现了记者所曝光的不合格清洗企业清洗情形。而《规定》只适用于医院清洗的滞后,进一步给白大褂等医护用品的清洁消毒提供了监管漏洞。要改变这样的变动局面,应该尽快修改相应规定,使经营此类业务的企业受到监管。
白衣天使,是纯洁健康的象征,是病人得到温暖呵护的力量。不能让白衣天使栽在不洁的白衣上,是医院和监管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需要制度的顶层设计来把关。当前,正在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对于医护用品的清洗保障等,也应该进行考量。除了要加大医院内部清洁制度的落实,应该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清洗类企业运营,严格市场准入,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监管。如此,穿着无毒洁净衣物的才算得上是白衣天使,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传染疾患的白色幽灵。
文/张立
来源:红网
作者:张立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