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科研人员、大学教授、工程师、医生、律师是当下社会声望最高的职业。78.9%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职业的社会声望一般或较低,23.5%的受访者愿意子女从事自己现在的职业,41.3%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35.2%的受访者回答不好说。声望较高的职业不愿子女从事自己职业的比例均超过一半,警察和科研人员更愿意子女从事自己的职业。(5月25日《中国青年报》)
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期内,不同职业之间往往存在一种职业声望差距。职业声望较高,求职者较多,被公众认可或选择的机会较多,职业声望较高的职业往往综合收益和职业期待较高;职业声望较低,意味着求职者较少,相当于一个适龄男女缺乏较好的条件与优势,从事该行业的人甚至也纷纷跳槽、改行,职业声望较低是社会歧视或得不到公众认可的反映。
在现实社会中,不同的职业往往通过不同的方式调整职业者的心理预期,减少职业落差。比如,为了优中选优,职业声望较高的行业会提高门槛;因为你不干还有其他人干,职业声望高的行业会降低薪酬待遇和福利水平。这可能引起行业声誉的降低,影响该职业的评价。而为了扭转求职者少的现象,职业声望较低的行业会通过加薪、提高福利等措施吸引人,以达到提高职业声望的目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到这个行业后,会引起行业声誉的提升,原本较低的职业声望随之发生变化,享有较高的职业声望。
职业声望正是如此通过调节尽可能均衡化,使职业声望高低处于不断变化和转换之中。但也不是所有的职业声望都有机会提升,或者提升的幅度都相同。因为职业声望的沉浮,职场打拼人士的体会很深,最容易品尝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其中,职业门槛、技术含量较低的职业,比如清洁工、保安、服务员等,职业声望总是处于较低的状态;律师、教师、科研技术人员的从业门槛和技术含量高,职业声望因此保持在稳定的高度。
职业声望并不是职业美誉度。公务员职业声望较高时,由于贪污、腐败、包二奶等现象较多,公务员群体的形象与声誉却不高。教师的职业声望一波三折:文革时教师被称为“臭老九”挨批挨斗,改革后教师的工资报酬连年攀升,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现在的教师则逐益之心太重,校外培训兼职、给学生补课捞外块,师德下降,社会评价趋低。
职业声望也不是择业的依据。求职还包括职业安全、职业压力、职业稳定、职业幸福等职业期待因素。一度时期,公务员的职业声望较高。2010年国考中,最热职位竞争比例4000:1。而在众所周知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四川公开考试录用公务员,应考人数与录用名额比为22:1,达到3年来最低。上世纪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受到公众喜爱——万元户成为这部分人的代称。他们因为眼光、收入等与普通人悬殊具有较高的职业声望,但个体户现在的职业声望不是靠前,其原因是靠投机做生意的机会减少,靠手艺赚钱太辛劳。
正如有的夫妻是先恋爱后结婚,有的是先结婚后恋爱一样,无论是自己求职还是希望子承父业,都要遵照各人的爱好、特长,对职业声望没有必要太当真。职业声望有助于用在提升行业形象问题上,而不是用于择业。何况,有时,心仪的职业可能干不了、干不好,适应社会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一时的选择,别顾虑太多!
文/卞广春
来源:红网
作者:卞广春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