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江苏省宿迁市召开《宿迁文明20条》新闻发布会,共提出了20条文明建议,其中多数都是诸如不说脏话、不过分劝酒、吃饭不“吧唧嘴”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问题。对此,有人叫好,有人吐槽小题大做。(6月5日《现代快报》)
“文明××条”,是老生常谈,这是因为它直接关联着文明单位、文明城市建设的宏大主题。又因文化、习惯等差异性,各地的文明倡议也不尽相同。这些倡议,在文明演进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倡议本身,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走向进步与成熟。《宿迁文明20条》便可视为又一次进步。
文明倡议,多着眼于对公民日常行为举止的规范和养成。这就决定了,它更多的正是对于吃饭“吧唧嘴”之类不雅生活细节的纠正和提醒。因为是建议,不具有法规的约束力。所以,倡议更要力求入心、入脑,取得民意支持。
文明是道德的见证,道德是文明的反映。二者的建设,“自律”重于“他律”。公民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细节方面的不文明、不道德行为,多数并不违规违法,对其有限的“他律”,是道德谴责。而“他律”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律”的内容。如果倡议内容不切实际,效果更会被打折扣。过去我们一些“倡议”,之所以收效甚微,与倡议一厢情愿或急于求成不无关系。
与之不同的是,《宿迁文明20条》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两百字,但这是在广泛征求民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定的,也更接地气。将公共场合不抠鼻子;接听尊长者电话应待对方先挂机;吃饭不“吧唧嘴”等生活细节问题“入选”其中,更令人耳目一新,它契合了民意最大公约数。因为这些很小的细节被多数人认为不雅。所以,改起来更有基础。以此观之,这个20条,纵使“小题大做”也无妨。
文明建设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文明之形成,是一个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过程。文明建设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又不妨“大题小做”,在长远规划下,科学设定短目标,通过破大题为小题,找准切入点,分阶段稳步推进。以细化对于主题的落实。以对大题目的细化、小做、做细,最终实现长远的大目标。
当然,文明建议不可能包治不文明“百病”,对于那些明显违规甚至已违法行为,法规不能“袖手旁观”而应“挺身而出”。比如,对坐在红军雕塑头上拍照的游客,就应施以法律的惩罚。因为游客的攀爬行为,不仅有辱红军精神,还可能损坏公物。法规应兜底调整这些行为,让道德与法规的“分工”更明晰,也为在有些问题上力所不逮的文明倡议“减负”。
文/印荣生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印荣生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