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措施,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作用。会议认为,改革创新机制,加快推进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坚决改变资金使用“碎片化”,提高使用效益,是用足用活积极财政政策的关键举措。
财政资金使用“碎片化”,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滋生了许多腐败问题。特别是以专项资金名义出现的资金,更是成为了部门可以随意支配和动用的资源,成为部门争权夺利的工具。
虽然造成财政资金使用“碎片化”的原因很多,如预算的约束力不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制度执行不严、评价标准不统一等,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或者说症结,还在于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部门成为了一个个的权力中心和利益团体,从而不顾一切地扩大本部门的权力、追求本部门的利益,使权力也被“碎片化”。自然,也就会把争取和设立各种专项资金、增加可支配的资金资源等作为实现部门权力化的最重要手段,不惜一切代价地制造各种名目、设立各种项目、争取更多资金。
值得关注的是,自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财政总量的不断提升,有关年底突击花钱的问题,就一直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在财政收入增速放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每到年底,仍然出现比较严重的突击花钱问题,常常是,最后一个多月要花几万亿的资金。
尽管有关方面反复解释,造成突击花钱印象的原因,主要是一些项目建设资金没有及时结算、没有及时拨付到位,实际并没有这么多结余资金,也不可能在最后两个月突击花掉这么多钱。但是,这样的解释,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退一步讲,就算这些资金都有用途,都是必须用的,在安排过程中,不讲究资金的合作效率和运转速度,也是值得追问的。毕竟,如此规模的资金,如果能够有效地调度好,将其先用到更急需的地方,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否就能大大提高呢?财政对经济的调控作用是否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呢?
很显然,造成年底突击花钱印象的最主要原因,也与财政资金使用的“碎片化”、政府部门的权力化以及权力的利益化有关。因为,从表面看,这些资金确实都有正当的用途,都可以说是用在刀刃上。但是,仔细分析又不难发现,所谓的正当用途,很多也是与部门的利益分不开的。对绝大多数部门来说,不管项目的建设速度如何、事业的需要如何、资金的使用进度如何,把资金先弄到部门的账下,都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金“花不出去”的现象,造成年底结余很多、需要突击花钱的问题。
必须承认,在舆论和公众对年底突击花钱问题的关注下,很多不该花或不该马上就花的钱,也都被部门突击花出去了。特别是各种专项资金、项目资金比较多的部门,这种现象更为严重,造成的浪费也更加明显。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年底财政求部门花钱的现象,也决不在个别。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部门权力化、权力利益化的特征,说明了财政资金在使用方面“碎片化”的严重性。
所以,要解决财政资金使用“碎片化”的问题,除加大高度和集中力度、加强预算管理、清理转移支付、整合各个行业和领域的资金等之外,更要注意治本之策,那就是解决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的问题,解决各个部门都在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最大化的问题,将部门的权力关进笼子,将部门的利益纳入财政统一管理,不让部门有太多的随意支配财政资金和公共资源的权力,而是一切按照法制化要求,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承担起应当承担的责任,避免责任和权利不协调,避免政府权力也被“碎片化”。只要政府权力不被“碎片化”,财政资金使用“碎片化”的问题就要解决。否则,难度相当大。
文/谭浩俊
来源:红网
作者:谭浩俊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