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仅一周,中国书店北京雁翅楼店就将原先的免费阅读区变为消费阅读区,读者在购买饮料或购买书籍后,才能在该区域阅读,此举引来部分读者不满。书店解释称,因常有无关人员将免费阅读区当成休息区,占着位置不读书,甚至影响其他读者阅读,因而此举是为了保障阅读区良好的阅读环境(7月28日《京华时报》)。我百思不解,那些占着书店的位置不读书的人,怎么就连装一装读书的样子也这么难,自己坐在书店不读书,怎么还能影响其他人读书呢?
夏日炎炎,书店有空调,无关人员恐怕就是冲着空调来的。凡人都不免择善地而处,这可以理解。如果来的是不识字的人,不读书,也不装一装读书的样子,甚至影响其他人读书,也就不值得大惊小怪。只要提醒他们,不要弄出动静,不要影响其他人读书,似乎也不必撵他们出去,权当做一点悯弱恤贫的善事。但现在的北京城里,还会再有几个不识字的年轻人?他们明明识字,进了书店,怎么会成为书店要往外撵的人?怎么就不会装一装读书的样子,怎么就会不顾及别人在读书而不去影响别人呢?
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压根就没有读书习惯,根本不可能领略读书的妙处,就算坐到书堆里,也不会想到拿本书看看。怨谁呢?怪那些教会他们识字的老师,怎么就没让他们培养出读书习惯。若问老师为何不培养学生的看书习惯?原因是考试要高分,只要多做题,不必多看书,语文老师也不提倡,理科老师更是反对,他们把名著都叫作“闲书”。难怪许多大学毕业的人,压根就不是读书人,就算坐到了书店,宁愿聊天,不愿读书。就算在北京,就算在书店,仍然有的是这样的人。
自己不读书,能否不影响别人在书店里读书?同样有些难。这涉及教养,公共场合要保持安静,要低声说话,绝不打扰别人,这是文明人的基本教养。但不读书的人,恐怕也不会具有这样的教养。尤其是经过《弟子规》“将上堂,声必扬”滋润过的民众,恐怕就根本没有人教过他们:说话要低声。呆在清凉的空调之下,舒服地聊天,估计是控制不了音量的,这恐怕有历史渊源。
至于环境能不能改变人,要看人是什么样的人,更要看环境是什么样的环境。进了书店,坐到了读书人中间,附庸一下风雅,拿本书,装一装读书的样子,至少安静地呆着,不弄出动静,不影响别人读书……这本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但在北京不行,在北京的书店也不行,环境改变不了他们,他们却改变了环境。书店只好改弦更张,将免费阅读区改成了消费区。至少在今天,他们还是人多势众,只能以倒退了的文明,来迁就缺乏教养的他们,这就是无奈的现实。
难怪他们会在国际航班上打架,会在埃及文物上写字,会聚成一拨人闯红灯,会用远光灯一路照到底,会在公共场合放肆地吸烟……如果他们也会装一装读书的样子,改观这一切也就有希望了。
文/慕毅飞
来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