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之灾还在痛中,反思当在痛定之后。然而,就在天津蒙灾的第二天,北京一个库房起火,宁波一艘沙船起火……频频发生的安全事故,不得不让人痛中思痛,我们到底有哪些该堵的漏洞没堵,有哪些该拧的螺丝没拧。亡羊补牢,也得先找到那个被狼撕开了的洞。
天津出现那么大的灾难,要找出真正的原因,肯定需要大量的调查,但瑞海公司的一个员工就告诉记者,他们每天跟危化物品打交道,但他们没有经过任何事关危化物品的培训。他们大多是入行不久的农民工,于是,想到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群体。身份是“农民”,干当的却是“工人”,所以叫“农民工”。在今天的工业领域,哪怕是最危险的领域,主要的从业者恐怕都是“农民工”。在一定意义上,肯定要承认,事故频发的现象与农民工的崛起,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稍微关注一下身边,就不难发现,地下管道里爬进爬出的,空中杆架上爬上爬下的,顶着矿灯下井的,扶着钢钎打洞的……那些脏的、累的、险的,恐怕都是“农民工”在干。一旦发生事故,受害的首先会是“农民工”。加上他们享受不到良好的社会保障,遭遇事故之后,医疗报销的比例恐怕会很低,伤残补偿的金额恐怕会很少。不争的事实是,我们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但“农民工”毕竟是“农民工”,从农民到工人的过渡,不是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就能解决的。他们很有可能会将农业生产的习惯,带到工业生产中来。在庄稼地里泼粪水,多一瓢少一瓢是无所谓的;插秧插到哪里,都不妨停下来歇一歇;割麦、锄草走神了,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伤了自己的手脚……但是,这样的错误,如果发生在工业领域,发生在危化物品的处理上,就有可能是弥天之祸、灭顶之灾。采煤的矿井下会有人抽烟,维修自动扶梯的时候会忘了拧螺丝,爬上高空的脚手架会不系安全带,不带灭火器和安全锤的大巴会开上高速公路……这就是无奈的现实。一方面,现代化的发展急需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另一方面,我们能用来支撑现代化发展的只能是大量的“农民工”。“农民工”的素质最终会逐步地提高,最终可以成熟为优秀的技术工人,但这需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支付代价,包括沉重的鲜血与生命的代价。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在西方发达国家,花了数以百年的时间;同样要完成这样一个转型,我们用的时间只有半个多世纪。在这个过程中,无论硬件和软件,都会遭遇短板制约,都会面临软肋缺陷,譬如严格的程序意识与严谨的工作态度,就是我们特别规避不了的短板和软肋。
“农民工”为主的工人群体,“小农”意识充斥的社会心理,跟一切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注定适应不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飞速发展的现实,只有改变这一切,才是改变安全生产事故频发的治本之路。
文/慕毅飞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慕毅飞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