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污损文物屡禁不止只因违法成本太低

来源:红网 作者:于文军 编辑:夏熊飞 2015-09-14 00:05:26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11日,网友爆料称,有人在故宫铜缸上画心刻名字,呼吁故宫博物院报案。该事件引起网友热论,并对游客在古迹上刻字的行为表示指责。对此,故宫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类刻画事件,故宫每年都会发生,他们也会视情况调取监控,向公安机关报案。(9月13日《京华时报》)
  
  此类刻画事件,故宫每年都会发生;在其他地方,也有类似乱涂乱刻的现象,这类现象屡见不鲜,已经引发了公众的公愤和舆论的强烈谴责。
  
  乱涂乱刻固然是有的游客素质低所致,他们也知道乱涂乱刻是不文明行为,因而,必须提升游客的文明素质,加强其自律。然而,指望道德谴责是乏力的。乱涂乱刻频频发生,更与违法成本太低有关系。北京益清律师事务所王年华律师表示,游客在故宫铜缸上刻字的行为,已对铜缸造成一定的毁损。但此种情况被损坏后易于修复、影响不大、情节显著轻微的,亦可以不认为是犯罪,但可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5条第3项的规定,对故意污损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损毁公共雕塑、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处以200元以下罚款或警告。
  
  如此低的违法成本,能遏制住乱涂乱刻的冲动吗?何况文物所在单位一般并没有行政执法权,如果当场抓到刻画者,可以按照程序移送公安机关。若当场没有抓到,文物所在单位只能认倒霉了。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大幅度提高污损文物的违法成本,首先营造一个不敢乱涂乱刻的环境,久久为功,让游客们由他律变为自律,进而达到不敢、不想乱涂乱刻的境地。
  
  毋庸讳言,乱涂乱刻频频发生,也折射了文物所在单位在管理上的短板。文物所在单位须反思并弥补管理短板,加大管理力度,提升管理水平。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不可复制的,经不起不文明游客的作践。
  
  文/于文军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于文军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9/14/379119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