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交往不交易”是权力寻租的变异

来源:红网 作者:知风 编辑:夏熊飞 2015-09-20 00:02:44
时刻新闻
—分享—

  巨贪总有各种贪腐理由。据报道,广东省水利厅原厅长黄柏青,涉嫌受贿近2亿元,“‘红包’多到记不清”。令人诧异的是,他交代问题时竟搞出一套“交往不交易”、“拿钱没办事”的说辞,认为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权钱交易,收点“红包”礼金不过是“礼尚往来”。(9月1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官员落马后,把权力寻租称作“礼尚往来”似乎很普遍。在这其中,尽管不能排除这是一个用来狡辩的借口,但在于事无补的情况下,也可能是某些贪官的真实想法。那么,相对于“借口”,“真实想法”是不是在权力腐败的程度上有所降低?事实恰恰相反。假如权力寻租会让官员产生“礼尚往来”的真实想法,说明权力寻租已经趋于常态化了。
  
  贪官把权力寻租称作“礼尚往来”,理由是“交往不交易”、“拿钱没办事”。其实,对于这种说辞,任何人都可以反问一句,这些人为何要与你交往而不与我交往?为何这钱没有“白送”给我?由此可见,就算有些老板送了财物之后,在当时没有直接兑换到现实利益,但这种看上去没有“货银两讫”的“白送”,更把权力寻租变成了一种规矩,把本来还可能是找机会的寻租权力,变成“按规矩进贡”。结果可能就是送了的也许是白送,但不送的就“失礼”了。
  
  广东省水利厅原厅长黄柏青就是这样,由于他索贿受贿太多,难免遗忘一些请托事项,甚至家中随便一个装有6万欧元的信封都想不起是谁送的,可要是有人没“按规矩进贡”,是一定会被牢记并被穿小鞋的。权力寻租到了这种程度,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相信贪官们把“按规矩进贡”当做“礼尚往来”。因为,在形成的“规矩”下,不一定需要明确对应的利益输送。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是,“按规矩进贡”就像依法纳税,纳税虽然包含了购买公共服务的利益诉求,但不是“现买现卖”的即时交易,然而,这是必须不折不扣履行的。
  
  当权力寻租演变为“按规矩进贡”,虽然可能让某些官员产生“礼尚往来”的错觉,但这种潜规则,某种意义上比“一锤子买卖”的性质更为恶劣。如果说权力寻租还需要在资源分配中找机会,用公共利益换取个人私利,达成权钱交易,那么,“按规矩进贡”就可能让官员随时随地掉入腐败的泥坑。而且,这种没有明显利益输送的权力腐败,更加隐蔽,更不容易败露。同时,也更容易让相关官员放松警惕,产生侥幸心理。
  
  对于贪官把权力寻租称作“礼尚往来”,人们不应该仅止于谴责他们的无耻狡辩,而更应该警惕权力寻租已经出现常态化的趋势。因为,在权力寻租中,本来是只存在“利”而不存在“礼”的,这样的权钱交易还受到客观情况的限制。担当变成了“规矩”,把原来的花钱买利益变成了“按规矩进贡”,等于向市场、向社会释放了更广泛的“不交钱就没好果子吃”的索贿信号。那么,对一些相关行业的私企老板来说,一旦“失礼”,就会失去“保护伞”,这就必然会让官场腐败愈演愈烈。
  
  因此,无论贪官把权力寻租称作“礼尚往来”是借口还是真实想法,对落马官员的意义已经不大了。但对于反腐和防腐来说,是一个值得重视的信号。权力为何会产生这种“变异”的能量?权力寻租为何会形成更广泛的市场和交易方式?这些都是在制度建设和落实中,不可忽略的切入点。
  
  文/知风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知风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9/20/379707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