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丢失的火车票,引起许多人围观,加之新闻发酵,从而在读者中产生了“铁老大究竟是固执、不会变通,还是长期形成的霸权主义?”的讨论。抛开特定的新闻事件,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坐过火车,细细回看铁路部门近年来推出的各项举措,说固执、说霸权言过其实了。围观者把一起小概率事件误读误判,从而质疑铁路部门关于火车票的制度和政策。
在众多的新闻跟帖中,被顶最多的是一名自称铁路职工网友的话:“铁路内部的法制意识太淡薄,内部规定大于法律的比比皆是!”。不过,不少理性的网友纠正了他的错误。“规定大于法律”的说辞肯定是意气用事了,这走到哪里肯定是站不住脚的。
自从火车票实行网络购票以来,实则在坊间衍生出了不少关于火车票的争议,回想数年前熬夜排长队到现在的变化,铁路方面也根据民意诉求进行了多次优化和改进,方便民众出行,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对乘客关于网购火车票丢失后可以凭借12306购票信息和手机提示短信乘车这一要求的立场坚定,没有撕开半点口子,不在制度外开恩,其实这合乎情理。
不妨先做个比较,乘过飞机的人都明白,铁路12306发送的购票成功短信和预订机票成功的短信是一样的,而且民航也是以相关票据作为乘机凭证的。好比你换了登机牌,但过安检时登机牌丢失了,你可以拿机票预订成功的短信作为登机牌使用吗?想必安检、航空公司也不会撕开这道口子,这并不是运输部门在利益使然下定出的“冷情”制度,更大层次上还是得益于“整体秩序”的考虑。笔者认为:凭购买成功短信在小人流、短时间即可完成的交易如饮食、电影院难度较小,但在铁路、航空等以纸质票据和电子记录配套使用人流量非常大的行业,仅凭购买成功短信就来履行合同显然是不现实的。
针对前面所讲的“整体秩序”,我们先做个假设,假如铁路部门对火车票管理松绑,顺应部分网民的诉求,允许拿12306网站或购票成功的提示短信乘车,如此一来,对于很多乘客来讲,省去了前去车站、售票机、代售点排队换票的麻烦,有了捷径可走。但假如这样的话,谁还会愿意去花时间提前到车站换取纸质车票,倒不如拿着手机信息直接上车来得方便。那么问题来了,这样一来,车站检票口、列车门口都是清一色掌着手机乘车的乘客,整个运输秩序想必都将混乱,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更是让人担心。
最后话题还得落到逃票者身上。乘过高铁的人也都清楚,高铁进站和出站检票都是自动的闸机检票。假设甲购了票,而乙没有购票,甲是否可以把自己的票借给乙,乙用车票进出站,而甲用自己的购票信息找铁路工作人员进出站,这岂不是让逃票者更为明目张胆了吗?最终丧失了乘车公允的还是广大旅客。
但不管怎么说,一张丢失的火车票能搅热整个舆论场,说明这其中也有着不少的民意诉求,一些合理化建议也不失为铁路总公司改进的良方,比如铁路部门在普速火车站也可效仿高铁站旅客进站模式,逐步上线安全闸机,旅客凭身份证也可进站乘车,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出行方便。对此,铁路部门也应该且听且珍惜。
周军/文
来源:红网
作者:周军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