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教育部近日发布2016年免试招收香港学生高校名单,参与免试收生计划的内地高等院校增加至84所。包括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诸多名校。(10月25日《广州日报》)
这则新闻本是教育部对港的一项招生计划,却引来舆论诸多的不满和猜疑。尤其是很多人对免试招生的概念并不清楚,认为免试就是没有限制和门槛,就是“特权”。而港招生免试入学,就如同扎在公众心里的一根刺,认为如此举措,必然挤占了内地学子,尤其是寒门子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但若仔细翻看中新社的相关报道便可知,港招生计划里包括了中学文凭应届考试达到要求,综合素质过关等最低录取要求。可见即使是内地的学校扩招,也必是遵循择优录取的原则。况且此次招生,只是从国内众多的院校当中,选择了一小部分,而每所高校所招生的人数也不多,并不存在挤占内地考生名额的实际情况。
而教育部门扩招计划的目的是明确的:使想去内地求学的香港考生,不必额外应考内地联招考试,减轻香港同学的压力。这可以说既是一种诚意,也是一种互动。比如就在今年五月,香港大学特向内地扩大了招生规模,而早在几年前香港理工大学等院校,也逐步对内地学生放开了奖学金和全奖名额等等。这都和双方在教育领域的交流和互通是分不开的。
或许有人认为,香港学生若参加内地的考试,是竞争不过本地考生的,所以这些学生免试就像是走了“后门”。但就拿近几年内地的学子去香港参加中学文凭考试屡遭败绩一样。内地与香港在教育模式和理念上的差异是确实存在的。而在这种情况下,抛开教育偏见,使双方学子能够互享教育理念和资源,才是最重要的。就此而言,免试招生也未必不是良策。
揆诸现实,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确实存在,但若强行加在对港招生免试上,也无非是一种目光短浅的教育狭隘主义,需要更新观念。比如国外许多名校都会采取免试入学,允许满足入学条件的学生申请,如莫斯科航空大学、赫尔辛基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就这一点而言,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教育领域更应该首先开放。不止是香港,对国外的学子也一样。
姜雨桥/文
来源:红网
作者:姜雨桥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