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程度究竟如何?10月31日,上海财经大学财政透明度课题组公布了《2015中国财政透明度报告》。报告中,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指数(2015)描述了我国31个省份2013年度决算的财政信息公开程度,其中,山东以57.01分位居榜首,贵州以19.44分垫底,北京位居第15名。(11月1日《新京报》)
这份财政透明度调查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政府财政透明是在提升的。但是,报告也指出,如果把31个省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则我国省级政府仅公开三分之一左右的财政信息,省级财政透明度仍处于低水平状态。不敢说,这份调查报告得来数据就是十分准确的。毕竟开展调查的只是一个学校的课题组。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方式上,都会存在一定的制约性。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结论和公众感受是吻合的。也就是说,即使在具体数字上会有所出入,不过总体的感受是对头的,那就是省级财政透明度仍旧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延伸了来说,既然省级层面财政透明存在问题,也就意味着市级、县级、镇级的财政透明工作也会是不够透明的。财政信息不够透明,犹如是一块“磨砂玻璃”,你说没有透明,我们也似乎能够看到里面的物体。你说透明了,我们看到的都是影影绰绰的物体,并不能完全看透彻。
这种财政信息不够透明的情况为何出现?综合分析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一些政府对于财政透明工作有着天然的抵触情绪。尽管说,国家已经提出必须打造透明财政,可是一些官员心里依然有顾虑,害怕因此影响了自己的形象,害怕绝对透明会让自己处于裸奔的状态。另一方面,则是制度的问题,是财政透明制度的设计还没有达到百姓期待。
于是,在财政数据中,我们往往会看到大而化之的一些表述概念。比如说,有的地方就出现了很多让人摸不到头脑的“其他收入”和“其他开支”。有的则是通用的“办公用品”。而这些“其他开支”和“办公用品”就是不够详细的,就是一块“磨砂玻璃”,让公众无法看到真相。让“磨砂玻璃”变成“透明玻璃”,就是要让公众知道“其他开支”里是啥,“办公用品”里是什么办公用品?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了政府采购中存在的奢靡现象,有的一个U盘就是1万元,有的一台电脑就是10多万,有的一张办公桌就是几十万。或许这也是一些政府只愿意财政透明是一块“磨砂玻璃”的初心。
实现财政透明有着诸多的好处。这有利于反腐倡廉,有利于监管干部,有利于把资金用在最该使用的地方,更有利于树立政府的形象。对于这一点国家已经早就有了充分认识,这才有了推进财政透明工作的一项项重大举措。但是,地方政府总是用一块“磨砂玻璃”代替“透明玻璃”,这种现象需要引起重视。
在“互联网+”的时代里,实现财政透明是很简单的事情。就看我们的监管部门、审计部门,愿不愿意去打碎这块挡在公众视线前的“磨砂玻璃”了。
文/郭元鹏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