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11月12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披露了公车改革进展情况。目前,29个省份已上报车改方案,其中27个省份已经得到批复。根据已经批复的27个省份统计,车改的公务人员涉及772.9万人,改革前公车总数是163.3万辆,取消73.9万辆,压减比例达到45.22%。同时需要安置人员56.9万人。据悉,中央和国家机关本级140个参改部门公车改革工作已全面完成,中央垂直管理系统车改已经启动,中央企业和事业单位车改方案即将出台。(11月13日《新京报》)
要在原先拟定的2015年年底前完成地方车改,目前来看时间较为紧迫。固然,在上级考核的压力下,一些车改方案已获批但迄今没有公布的省份,仍可能赶在12月31日到来之前宣布落实。但这样的匆忙落实,究竟能否切实到位,会否出现忙于完成指标上的达标,而忽略一些基层地方和部门配置公车较少但大量借用企业车辆、公车裁减后相关工勤人员的安置、裁减公车的公开透明拍卖处置等问题,或是回避基层地方财政吃紧发不出公车补助等矛盾,令人担忧。
此前获批并公布的一些省份地方车改方案,被批评为简单化的按职不按需,一概套用行政级别决定车补的高低,有制造新的不公平之嫌,因此引发舆论质疑。有论者还曾指出,依照这样的车改方案,对于没有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基层公务人员来说,确实可能带来履职和通勤的不便。从这个意义上讲,因为车改本身没有很好的解决基层公务人员用车需求,不排除会诱发部分地方和部门违规配置使用公车,或是以种种名目借用企业等单位车辆的可能。
中央推进的公车改革,是民心所向,有望从根本上破除公车腐败顽疾,也有助于淡化因公车配置使用的官位等级思想。正因为车改如此重要,就需要重视机制设计,开展最坏情况分析,完善细节。地方车改全面铺开落实之后,国家有关部门一方面需要密切关注落实情况,为部分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解决无法拨付车补的困难,避免车改搁浅;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监督体系,对违规借用车辆、违规配置公车与领取车补并行等做法始终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地方车改方案呈现出按职不按需的设计特征,很可能是方案的操刀者为了加快车改推进,排除改革阻力而为之。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这种特征也对冲了车改本身淡化官位等级思想。未来,车补将融入公务人员的日常薪资,可能会造成不同职级公务人员过大的薪资差距。国家有关部门也需就此进行统筹调整;正在启动的中央垂直管理系统车改、中央企业和事业单位车改,也应就此作出必要的调整,以提高车改具体推行的民意支持。
文/郑渝川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