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领导“逃课”现象不再是个别现象。前几年,有地方的教师曾实名举报过这一现象。但是,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所谓学校领导逃课,指的是学校校级领导和个别中层领导长期脱离教学一线的现象。(12月7日《中国青年报》)
校长的第一身份是教师。教而优者,若兼具管理才能,则被擢升为教师的头头——一校之长。但某些中小学校长,却背弃教书的老本行,一门心思当起了专司管理的“职业经理人”。如此校长,既于“校”无利,也不配为“长”。
当校长逐渐“专业化”到“逃课”的程度,脱离的不仅是教学岗位,同时也是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实际。很难想象,一个连课堂都不愿上,甚至不敢上的校长,如何能指导一线教师对照新课标、实践新课改。更难想象,一个主动放弃和学生课堂交流互动的校长,如何能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更更难想象,一个当了官就不用讲课还能拿高薪的学校,风气会是怎样,教师们会不会心里长草,不求进取求“进步”?
无理的人往往也会辩三分。脱离教学岗位的校长自有一套高大上的“逃课逻辑”。在他们看来,校园管理千头万绪,“上官”的正事儿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去做那些“下人”才干的杂活儿?殊不知,教学质量能否提升、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恰恰取决于“下人”的杂活儿干不干得好。可以这样说,校长调离并不影响学校品质,但调走几个好老师试试看,学校的份量立马下调一个等级。
无须多论,校长“逃课”是校园行政化的“中毒反应”。而若想解毒,至少需要一个“硬约束”、两个“软引导”。一方面,要以制度的刚性要求所有中小学校长必须上讲台授课,拒不执行者就地免职,教学水平堪忧者不得提拔、转任、评聘高级职称。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让每个教育工作者以当教师为荣、以讲课为荣,改变行政尊于教学的现状。第三方面,要适当提高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的薪资待遇,缩小行政职务对工资构成的影响,让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既得美名,又得实惠。
总而言之,不想当教师的校长不是好校长。如果哪个校长实在不想当教师,那就连校长也别当了,直接回家当家长去吧。
文/吴点墨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吴点墨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