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迈的游客因座次问题和导游发生言语冲突,其间抛出“长子是省厅干部,幼子是省台记者”的身份标签,威胁之意溢于言表。对此,我窃以为,这不过是话赶话随口说出来的,并非当真有心砸导游的饭碗。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想弱弱地提醒一句——以子为荣,无须言必称省厅省台;依靠儿子可以,依仗公权不行。
高就于省厅省台,的确能突显子女们在事业上的成功。但最值得父母感到荣耀和欣慰的,应该是子女高尚的品行。哪怕子女收入微薄,工作不够体面,只要入孝出悌、待人有礼、乐于助人,就足以“光耀门楣”。当然,一个清正廉洁的干部儿子、一个正直公允的记者儿子,更是锦上添花的“加分项”。但无论如何,品行口碑都是“1”,当多大官、挣多少钱、有多大社会影响力都只是“1”后面的“0”。
坊间有句老话,叫“20年前看父敬子,20年后看子敬父”。子女有出息,父母当然会被人高看一眼,这不单是出于对其子的敬或畏,更是对父母教子有方的佩服和赞叹。但“看子敬父”绝不能搭上公权力的便车。因为权力是公器,而非私产,子女的手中权力授之于人民,理应用之于民。倘若公权力被拿来“孝敬父母”“呵护亲族”,甚至“看家护院”,那么离失掉权力、被摘帽子也就不远了。
当然,截至到目前,省厅省台及其代表的公权力并未介入其中。相信当干部、当记者的子女也不会因为父母的一句气话而使用公器大动干戈。同时也相信老人游客只是一时生气而已,并无恶意。随着事发地旅游部门的调查跟进,游客和导游之间的矛盾定能有效化解。没准在我“绞尽脑渣”码字的时候,双方已经涣然冰释,相伴看风景去了。倘真如此,我这篇粗劣的文字反倒煞了风景,罪过罪过,抱歉抱歉。我面壁思过去了。
临去之前,再觍着脸和大家分享一下那首脍炙人口的《六尺巷》:“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文/吴点墨
来源:红网
作者:吴点墨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