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白皓通过几天两会采访观察到的情况,记录在他的《记者手记》里。其实不惟全国两会,地方两会以及平日各地大大小小的各种讨论会上,这也是司空见惯的情形。
细究起来,此种现象有着悠远、深厚的文化背景,或者说,是在几千年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的行为习惯,乃至成了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这么说吧,如果座谈讨论会上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主动挤到会场前排,让明星似的各级领导坐在后排,这才显得另类别扭。没办法,谁让“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直就是几千年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呢。也许有一天,当现代公民意识完全确立的时候,两会上的座位,就不再有身份和等级的区别了。
然而尽管如此,我们也要做到座位可以靠后、声音不能缺席。尤其是来自基层代表委员的声音,更不能任由淹没。因为他们身处基层,因为他们更接地气,因为他们最了解底层大众的酸甜苦辣和意愿诉求。而且——
第一,无论人大还是政协,都是中国式民主的重要形式。民主的前提是“民声”,没有代表民情、民愿、民心、民意的声音发散出来,怎么会进入民主决策的程序?怎么会收到民主决策的成效?
第二,人大有各个行业的代表,政协有不同界别的委员,这种设置,本身就是为了集纳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在充分博弈的基础上找到最大“公约数”,求得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共识。无论哪个群体声音的缺失,都可能造成决策的不公。
第三,基层代表委员虽然“人微”未必“言轻”。何况中国自古就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传统。来自基层的声音,真知灼见多了去了。许多意见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就是十分鲜活的实证。
当然要想基层代表委员主动发声,还得看他们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意识。他们应该想到自己不是个人参会,而是以一个群体(界别)“代表”的身份走进人民大会堂。在这个庄严的殿堂里,应该以最为洪亮的嗓音完成“代言”的使命。任何“我是来学习的”或者把讨论会变成成绩汇报会,就是对职责的辜负。再说走进会场,代表委员完全平等,每人都有一票权利,用不着客气,用不着“温良恭俭让”。反之,充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博弈才是应有的担当。
在广东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深圳国威电子有限公司车间副主任易凤娇引用打工诗人的诗句说:“城市的繁荣有我们的功劳,却没能留下我们的脚步,我们只是无奈的打工一族。”她的发言,让农民工“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改变原有的不合理机制,让异地务工人员尽快融入城市,而不是做永远的‘过客’”的这一诉求,更加振聋发聩。再说,要不是类似“我是一个没有地址的人”的声音此起彼伏引发共鸣,户籍改革的力度和城镇化进程的步伐,又何以会如此地加快速度呢?
文/雷钟哲
来源:红网
作者:雷钟哲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