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是土地市场活跃的标志。经过了2014年的冷寂,2015年的慢热,2016年土地市场终于进入了高温。从5月开始,地王频现已经引起业界的关注。有人总结了今年上半年地王的特征。一是二线城市出现得更为频繁;二是“高总价、高单价、高溢价率”的“三高”特征比较明显。如此地王,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开发商在孤注一掷地冒险,意味着未来二线城市房价会更高,意味着开发商资金断裂的概率更大,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离“健康发展”尚远。
“春江水暖鸭先知”。尽管鸭子对水温的感知能力不尽相同,但是所有的鸭子都相信自己的感觉最为灵敏。商人都在市场一线,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商人都不会误判市场。只是没有人相信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业界“专家”的担忧,对房地产商人而言不过是“书生之见”而已。2015年以来的房价回暖,让他们坚定了房价上涨的信心。
有人把土地和商品房的关系比作面粉和面包。乍一听有道理,仔细一想,却不尽然。面粉价格是生产面包的成本,面粉价格上涨会推高面包价格。土地和商品房的关系绝非如此简单。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其价格不过是地租的资本化。所以土地价格是由房价决定的,而又反过来影响房价。在地价和房价关系中,房价是决定性因素。地王的出现,不过是基于房价将上涨的预期。没有对房价上涨的信心,就没有高地价,也就鲜见地王。2014年为什么土地流拍的多,地价没那么高。因为房价下跌,哀鸿一片。谁还相信房价会上涨?土地市场自然“冷”了。
从2014下半年起,一系列提振住房消费的政策出台,再加上央行降准降息,让房地产商看到房价上涨的希望,让他们从悲观中走出,逐渐重拾起“房价一定上涨”的信心。从2015年起,房价上涨从可能变为现实。先是在一线城市,后是在二线城市,房价上涨成为了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5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环比上涨的有60个,同比上涨的有50个。
然而,购房的消费能力呢?不需要看数据,看看身边人购房时对“高房价”的吐槽,相信更有说服力。尽管收入在增加,但相比于房价的上升,民众的购房能力并未提升。或曰,建豪宅,卖给高收入群体?然而,相对于中低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有多大呢?真正的消费能力在哪?相信房地产商更清楚。
购房支付能力不强,而房地产商又预期房价上涨,那房价究竟涨还是不涨?根据市场内在的运行逻辑,房价必跌。尽管在房地产市场上房地产商控制市场的能力很强大。他们可以控制住房价暂时不下跌,但是长期的有价无市,房价必跌。那时,今天乐观的地王也许是明天泪奔的怨妇。
文/乔瑞庆
来源:红网
作者:乔瑞庆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