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房子已经当仁不让地成了一个热词。寂寞冷清的股市终于熬走了一批股民,购房热正朝着全民炒房方向发展,很多人选择了卖股炒房,在杭州、南京、济南等城市已经有股民开始股票清仓,准备“转战”楼市了。染指炒房就像盲目跟风炒股一样危险。房价急涨须引起足够警惕,应采取措施使房屋回归居住属性。(9月27日《经济日报》)
对于楼市而言,“金九银十”的利好,肯定是不能错过的。而当下各大城市楼市的空前火爆,除了“旺季”的节律性推动,显然还有着其他“非理性”的心理助力因素。从一些楼盘的疯狂抢购来看,真有点“房子比超市低价鸡蛋还好卖”的错觉了。
房地产的火爆,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忧。有房子的人,尤其是有多套房的人,竟可几周之内坐拥上千万元资产,懵懂之间“被中产”。而对于还在置业准备状态的人,似乎只能坐观楼市风云起伏,看着手里刚刚凑齐的首付款,瞬间缩水,何其懊恼。楼市红火固然是经济活跃的一个表征,但是,当股民的热钱也掺进来的时候,相信不少人已经有了一点不祥之感。这个时候,“城市活力”一定要和“房价暴涨”谨慎挂钩,这有可能是对繁荣的预支和对未来的掏空。
牛顿曾经说“我能算准天体运行的轨迹,却无法计算人性的疯狂度”,原因就是牛顿因为跟风买了被普遍看好的某公司股票,但因泡沫破灭巨亏2万英镑,人性疯狂的魔咒,牛顿尚且中招,何况眼界局促的升斗小民?
就当下来说,当大部分资金被吸引到楼市,当创办一家小公司的收入预期,不如一套房半年套现得利时,“理性”会告诉大家,买房更划算。而无数个“个体经济理性”的集结,带来的则是全社会单一化投资模式的“跑偏”,本该各行业产业参差百态的“百花齐放”,这时变成了地产业的一枝独秀。这还不止,当所有产业都逐渐向地产行业靠拢,家居、地产、装饰、建材等,甚至撑起了城市就业的半边天,全市主导产业无一不是地产的“相关行业”,大部分人都在靠房吃饭,那就等于整个城市都被地产行业绑架了。而那些本可代表未来的行业却始终没有抬头的机会。这时候,不得不问一句,说好的“大众创业”呢?
一旦到了这个地步,城市可能就会掉入一个陷阱,房地产行业膨胀造就的“完全就业”状态,意味着楼市绝对不能崩盘,而现在,心潮澎湃的股民已经进来了,楼市的“牛市”到来了,那么接下来呢?牛市会不会是一个常态?能坚挺多久?大家一边兴奋,一边忐忑。当然,你可以说,现在是城镇化的进行时,而且很多二线城市正在酝酿“零门槛”落户,抱着“做大”城市体量的动机,求得楼市刚需的持久存在。
但也要看到,“刚需”和“重负”是一个并行的存在,很多中青年人,已经通过不菲的首付,掏空了上一辈人的积蓄,他们又通过高昂的月供,透支着自己未来的消费能力,整个社会都在背着一座房子“负重前行”,步履蹒跚。因为有房子在头顶上压着,有月供每月催着,作为消费主干的年轻人谁还敢旅游、购衣物、买化妆品、追喜欢的新锐电子产品,谁还敢看电影、听音乐会、看球,谁还敢给孩子投入业余艺术教育,谁还敢……没了消费的勇气,不是让大家都学会了节衣缩食,而是消费低迷之下,整个社会失去了行业机能焕发的活力,“内需驱动”的必要性就在这里,任何经济学上的供给失衡问题,放任到一定程度,都会演变为沉重的社会问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所以,一定要警惕高房价带来的泡沫,要更注重有品质的增长、可持续的积累,要更注重城市对于年轻人的创业吸引力。在一个物价温和的城市里,相信年轻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群落归属感,城市的活力,更不能被房价绑架,需要为有后劲的产业留一线生存机会,让这些行业中的人不至于因为绝望而产生转行的冲动,这其实也是给每个人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未来一个机会。
文/肖明君
来源:红网
作者:肖明君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