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出身与性格,啥更能决定命运?

来源:红网 作者:黄帅 编辑:林旻煜 2017-03-16 00:01:37
时刻新闻
—分享—

  如果用摄像机拍下一群人从童年至中晚年的人生命运轨迹,这会给人怎样的启发?

  英国纪录片《UP》系列(中文译为《人生七年》)就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个片子相当有名气,每次出新番都能引起舆论的热议,但让人看到的内涵却常谈常新。

  影片开始拍摄于1964年,从当时的英国选取20名来自不同阶层背景的7岁孩子,拍摄他们当时的生活学习状态,询问他们关于未来的展望、对异性的看法、对其他成员的看法、对节目的看法等等问题。影片每间隔七年拍摄一次,追踪这些孩子的生活。在中途有些人因为一些原因而选择彻底退出或是暂时离开,2013年,《56UP》完成拍摄(也有说法会继续拍摄)。

  按照导演最初的意思,是想验证一个道理:一个人出身的阶层决定其一生的命运,阶层固化严重的英国,已经没有太多阶层流动的可能。《人生七年》里这些本色出演的“被试”者,很大程度上的确验证了导演的预测,但有不少人生的跌宕和变幻,超出了人们最初的预计。

  Tony是《人生七年》系列每一部开头最先出现的人物(最后一部除外),可见导演对Tony的喜爱。Tony出身伦敦东区的贫困阶层,性格粗鲁大胆,对生活充满热情。他在少年时代梦想成为骑手,不喜欢读书,在该读中学的年龄,他就去做了一个放马、养马的小工,在21岁时果然成了骑手。但参加了几场不知名的比赛后,他发现自己没有做骑手的天赋,为了生计便成了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

  人到中年后,Tony依然是活在伦敦街头的一个普通工人,但他在镜头前依然热情开朗,眼角里闪现着少年时代的顽皮与狡黠。面对生活的残酷,他的姿态是积极乐观的,更有福气的是,他娶了一位极其平凡却深爱他的妻子。这让Tony的生活变得更加稳定而可观,尽管他身处下层,物质不算富裕,没受过良好教育,但他幸福感却很高,这一方面源自他乐观的天性,更在于他随遇而安、不偏执于一端的性格。从这个意义上看,Tony的人生是幸福而成功的。

  与出身地层的Tony不同,John就是典型的精英阶层的孩子,含着金钥匙诞生,从童年时代就被家人教育成为一名贵族应有的样子:学习百科知识,了解社会基本情况,并在优秀科学的教育引导下,一路念着名校直到读了牛津的法律。毕业后,他保持住了自己所在的阶层位置,并不意外地成为众人眼中的成功人士。

  但John后来谈到,自己的成功并非外界想象的那样简单,他的家庭带给他的压力和辛酸外人不知,自己固然出身优越,但也是经过艰辛努力才能继续家族的荣光。我对John的说法十分赞同,其实即使在阶层流动速度较慢的欧美发达国家,二代们也不是靠坐吃山空就能维系家庭带给他们的成果的。

  另一个家境很好的人是Bruce。他是《人生七年》里最具人性光辉的人。Bruce出身优渥,但毫无阶层偏见,反而对贫穷群体充满正义感和爱心。他在少年时代就坚定了一个理想:去非洲当传教士帮助他们。事实上,Bruce从名校毕业后,的确在世界各地尽力做志愿者帮助当地人,虽然他最后没有大富大贵,但他的人道情怀让他的生活幸福感很高,而且他也实现了少年时代的梦想。Bruce这样的大善人,是精英阶层里贵族气质的保持者,他的安贫乐道的人生观念,让他一生顺遂无忧。

  《人生七年》里争议最大、也最让人心疼的是Neil。他最早出现在镜头前时,是一个蹦蹦跳跳的欢乐少年,观众们会以为他的性格是最好的。谁能料到,进入青春期后的Neil开始越来越忧郁,变得热衷哲学玄思而对世俗不感兴趣。

  真正让Neil内心世界一落千丈的是考学的失败,尽管他进入阿伯丁大学读书,也是一所还不错的学校,但距离他少年时代的梦想牛津还是太遥远了。进入大学后,Neil越来越失望、沉沦,终于在没毕业时便选择了退学。其后,Neil不就业,考流浪和打零工为生。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龄时,Neil还在英国北部的海边“隐居”,并认为自己坚持的哲学思考是无比重要的。

  Neil和Tony出身差别很大,却因为迥异的性格,导致了完全不同的人生。Neil在四十多岁的时候不仅一事无成,反而沦落到领社会救济金度日的境地,他终于熬不住了,面对镜头,他开始怀疑自己二十年来所谓的“坚守”。后来,他终于走入了世俗生活,从一名普通议员做起,逐渐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热情。

  他的命运轨迹最让人慨叹。其实,很多读书人、尤其是人文学科的理想主义者内心或多或少都有和Neil一样的情结: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安放一个追求自由的灵魂。只是,真正的勇者选择了进入现实实践来寻觅答案,但Neil这类人选择的是逃避进入一个理论的坚壳中,来等待命运告诉自己答案。

  随着生活的锤炼,我越来越发现,处理好现实(物质)生活的能力是理论生活的基石,而幸福的家庭生活则是维系现实(物质)生活的根本。这个顺序不能颠倒,Neil长期的沉沦便来自这个颠倒,而Tony则很好地保持了这个顺序结构。

  《人生七年》系列早期还有几个形象鲜明的角色,尤其是女性,但他们普遍在20岁初就结婚生子,很快生活便变得黯淡无光。事业心最强的sue到了中年做到了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负责人,她的婚姻曾出现过剧变,但因为始终保住了有成的事业,使她克服了婚姻危机,最后也找到了真爱。

  在中国,情况也颇为类似。女性结婚早晚与自己事业的关系、孩子的数量的确有关系。与此同时,女性能找到一个美好的另一半,对人生面貌的影响十分显著。

  《人生七年》给人留下的问题或许还不是阶层意义上的,而是性格和教育(以及它带来的思维方式、观念)对命运的影响更为巨大。原生家庭(及其文化、教育)非常重要,但出身阶层只能决定人生的下限,人生的上限则要靠后天的修炼来体现。

  在这一点上,《人生七年》给出的答案是教育,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所信奉的观点:物质财富的传承毕竟是有限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化的传承却是用之不竭的命运转换器。

  文/黄帅

来源:红网

作者:黄帅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3/16/423987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