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校园非丛林,孩子们才无需“打回去”

来源:红网 作者:张楠之 编辑:王俞 2017-05-03 00:02:37
时刻新闻
—分享—

  如果你的孩子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欺负了,你觉得该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4月24日,四川省乐山市启明星幼儿园对该园小朋友的家长做了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约60%的家长表示应该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被欺负时要“打回去”;有25%的家长则认为,孩子被欺负后,应当远离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5月2日《成都商报》)

  在要不要“打回去”的问题上,家长和他们的孩子们面临着困局。如果每个人都是懂得做个谦谦君子,遇事互相谦让,靠沟通而不是暴力解决冲突和矛盾,暴力问题便不会存在。但问题在于,一旦有一个人对他人暴力相向,对于被打的一方来说,就会面临两个选择:或者“打回去”,或者忍让继续做君子。“打回去”会让对方感觉到反抗的力量,认识到别人不好惹,从此不再欺负这个人;忍让则可能被认为是懦弱,好欺负,以后会招致更多的欺负。这时候,对于遭受暴力的一方来说,最佳的选择就是奋起回击“打回去”。

  在一个无法对暴力行为进行有效约束的环境里,“以暴制暴”虽然不是应对暴力最好的办法,却是暂时摆脱暴力的最有效的办法。从这一点上来说,那些主张强硬回击的家长们的担心自有其道理,毕竟,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独自做那个谦谦君子,让他成为别人欺负的对象。即便是那些不赞成以暴制暴的家长,在暴力行为发生后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远离施暴者——躲避并不是应对暴力行为的最好办法,而只是因为没有被逼急罢了。

  实际上,成人的世界与幼儿园里的世界一样,也面临如何应对暴力的问题。现实中,暴力事件已不多见,这是因为现实的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法律法规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有各种各样的渠道和途径去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更有对滥施暴力者进行有效惩罚的机制和机构。正是这些外在的约束,使人们不至于陷入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

  对于要不要“打回去”和如何处理儿童间暴力的问题,其实就已经有了答案。无论是在成人世界里还是在儿童世界里,暴力都是应该被禁止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不在孩子们那里,而是在家长和老师那里——在校园里,需要由老师为孩子们制定解决相互间冲突的规则,并监督这一规则的有效遵守和执行;在校园外,需要由家长们约束孩子们的行为,并为孩子们做好依照规则解决矛盾和冲突的示范,用规则来规范孩子们的行为。如此,才有望让孩子们走出以暴制暴的困境,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文/张楠之

来源:红网

作者:张楠之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5/03/428221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