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责任状岂能成落实工作的万能药方?

来源:红网 作者:何浩民 编辑:夏熊飞 2017-05-19 00:02:45
时刻新闻
—分享—

  在5月11日召开的山东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谈到转变工作作风时严肃地说,“这些年乡镇、街道、村签的责任书、责任状满天飞,有些完全不符合实际,根本落实不了。签这样的责任书、责任状,实际上是上级在推卸责任。这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对人民不负责任!”( 5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

  不可否认,签订责任状是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但凡责任重、影响大、矛盾多、要求高的工作,大都采用签订责任状的方式来抓落实,这对压实干部责任,倒逼工作落实具有一定推动作用。然而个别地方和部门却把责任状当成了“万能药方”,大大小小的工作都要签订责任状,签订完后不了了之,这种用责任状代替责任落实的工作方法才是真正的不负责任。

  “用责任状落实责任”是形式主义的表现。一些责任状的“使命”往往只出现在签订的时候。每年年初,各级各地都要召开这样那样的工作部署大会,签订责任状就是一个重要内容,除了要举行轰轰烈烈的签订仪式,还要有拍照摄像,媒体报道,可到了签订仪式结束后,责任状就被打入了“冷宫”——束之高阁、扔进柜子,变成了为应付检查做的书面台账,到了年终的时候,只要不出问题,就算“过关”了,成了典型的“认认真真走过场、踏踏实实搞形式”。

  “用责任状落实责任”是懒政怠政的表现。众所周知,签订责任状是为了传导压力,压实责任,但有的领导干部缺乏实事求是之心,更无身体力行之意,要么直接“转签”上级的责任状,还所谓“层层传导压力”,要么沿用上一年的“责任”,换汤不换药,证明该项工作“仍被重视”,却不加强对工作的具体指导、跟踪管理和监督考核,致使责任状里的“责任”难以真正落到实处,说到底其实就是个别领导干部懒政,一心只想当“甩手掌柜”。

  “用责任状落实责任”是作风漂浮的表现。面对一些复杂的工作,个别地方和部门不愿意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不愿意耗费精力去破解难题,真正推动工作,而是不管事大事小,不分轻重缓急,统统以签订责任状的方式“打包”分解给下去。面对各种各样的责任状,加之人手、精力不足,下面的干部反而容易产生习惯性麻痹,这样一来,责任状的严肃性、权威性就被削弱了。如此简单粗暴的工作方式,只能映衬出一些地方管理者不务实的漂浮作风。

  “用责任状落实责任”是不敢担当的表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处在最基层的乡镇,同时要面对上级数十个部门,而上级每个部门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基层重视和落实,签订责任状就是为了强调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完成上级的目标任务,层层加码,让人少事多的基层乡镇一级不堪重负。对上级部门来说,这样能够既能证明自己认真抓了,也确保在上级问责追责的时候能够找到“挡箭牌”,用责任状将责任推给下一级,把责任状变成自己免责的“护身符”,其实就是不敢担当,不愿负责。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通过签订责任状把责任分解给基层部门,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万事大吉”抱着责任状睡大觉了,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和落实,也只不过是一纸空文,甚至成为转移矛盾、推卸责任的借口。签下责任状,就等于立下军令状,必须将“白纸黑字”兑现为“真抓实干”,动真碰硬、一抓到底。与此同时,必须讲究抓重点、抓关键的工作方法,给那些“空、虚、飘 ”的责任状“减减肥、瘦瘦身”,避免因为泛滥而让责任状失去了原本意义。

  文/何浩民

来源:红网

作者:何浩民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5/19/429830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