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贪腐“黑手”不敢伸向扶贫资金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家沛 编辑:王俞 2017-06-01 00:47:23
时刻新闻
—分享—

  随着我国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中央和地方政府扶贫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但一些贪腐“黑手”却伸向了贫困户的“救命钱”“活命钱”。(5月29日《新京报》)

  将“黑手”伸向贫困户的“救命钱”“活命钱”,实实在在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拦路抢劫”的犯罪行为,极其恶劣。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扶贫开发领域职务犯罪案件1892人,与2015年同比上升102.8%,可见这种“拦路抢劫”的情形还相当严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予以遏制,我国扶贫攻坚战的成果必然会大打折扣。

  村干部本该是扶贫工作最强有力的力量,可通过新闻报道不难知晓,如今很多“拦路抢劫”的行为恰恰是他们干的。这就让人不得不问:他们是如何成为村干部的?恐怕村干部在入口上就存在问题。一些村干部本身就是通过不正当的选举上任的,他们当时花费了成本,如今大权到手,当然要开始回收“投资”。因此,规范农村干部的选举,建立一支过硬的村干部队伍,无疑是助力扶贫乃至实现农村发展稳定的重要举措。

  国家给贫困户的帮扶资金,如果发放过程是完全公开透明的,贫困户心中有一本明白账,那些村干部即便想“拦路抢劫”,难度也要大许多。可恰恰是在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上,那些出了问题的地方,都存在不公开、不透明的情况。所以,要求村干部公开、透明操作是必要的。而且,还需要职能部门不当“甩手掌柜”,扶贫职能部门必须严格加强监督,将监督工作做细做到位,让村干部有贼心也不敢胆大妄为。

  此外,畅通举报渠道,方便群众举报,切实保护好举报人,只要有举报,就坚决一查到底,也是不可或缺的举措。

  因为在村干部入口,扶贫资金操作上的公开、透明、监督、举报等环节上都存在不足,这导致了防范“拦路抢劫”扶贫资金的事前、事中工作不得力。等到审计部门或检察机关介入,已经是事发之后的处理了。加强事前的预防,事中的及时叫停,显然需要得到重视。

  文/陈家沛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家沛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6/01/431035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