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研发推出“党员责任岗”APP软件,要求党员干部自觉深入群众,接地气、通民情、办实事。软件记录了党员干部入户情况,并将党员进社区表现与党员评先评优挂钩,做到“工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9月2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毋庸讳言,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党员干部唯上不唯下,只知围着上级转,不愿躬身下基层、听民意,出现了脱离群众的苗头。因此,中央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代领广大党员干部重新复习了一遍什么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区”。当然,希冀一次教育实践活动就能让所有党员对“群众路线”入脑入心不太现实。
现实中,如何保持党和群众之间的血肉关系,各级组织也进行过许多有益的探索,比如“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走基层活动,双报到活动”等等,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让党员干部到一线面对面接受了教育,接通了了解社情民意的天线。广东省开展的用APP软件定位党员干部,纪录党员干部入户情况的这一方法,相信也能推动党员下基层,倒逼党员接地气。
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APP软件能做到的只是解决党员“身体到不到基层”的问题。笔者认为,引导党员进社区、接地气、通民情、办实事,最为关键的是把倒逼转化为自觉,最为基础的是党员下去后有事可办,最为重要的是下去的党员办得成事。
首先,让党员自觉进社区不难,应该承认,多数党员都有“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帮助他人,从别人的快乐中获得认可,获得存在感、成就感,这是“人之常情”。其次,需要解决的是,要让经常进社区的党员有事干、有渠道了解群众、倾听民意。要知道,社区里的群众也很忙,如果党员进社区无事可办,没事找事的话,“访民”就会变成“扰民”。最后,要让党员办得成事,如果不给党员“权力”,党员下去后收集的民生困难解决不了、落实不了,变成有头无尾的“烂尾楼”的话,不仅不能达到进社区的目的,反而会让群众更加不信任党员。
所以说,组织党员进社区,开发APP软件倒逼党员进社区,初衷良好,手段也先进。但要做到让党员“身心同步”到社区,让社区群众真心欢迎党员进家门。不能只站在“管理和倒逼”的角度出主意,更需要站在进社区党员们的角度,创造条件、明确任务、给予权力,让党员有事办、办得成事。如此,社区的群众们才会欢迎党员常到家坐坐。
文/阿古俄子
来源:红网
作者:阿古俄子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