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支付方式也是消费文化的融合

来源:红网 作者:常刚 编辑:夏熊飞 2017-12-14 00:05:54
时刻新闻
—分享—

  12月7日,支付宝“双12”全球狂欢节率先在香港启动。今年,境外有十余万商家为中国游客推出“支付宝价”,中国香港、泰国、印度和菲律宾四个本地钱包也将首次加入双12。香港的黄女士发现,自己常去的宝达街市、便利店等都已经挂上了“1212有SO”的标语。SO在粤语里是优惠的意思,她点开自己的“支付宝HK”APP,里面已经上线了各种双十二优惠券与店铺推荐。

  这个例子,让人想起前几天有香港媒体发出的一篇“奇文”:我们上等人不用支付宝……暂且不论上等人、下等人之论所透露出的浓浓的“前现代”意味,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消费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应用,本来就是作用于消费平权,让每个群体都能无差别的享受同等的技术红利。可以说,在支付方式上,从来就只有便利与否,而无高下之分。

  事实上,一部人类的进步史,就是支付方式(货币形态)的演进史,从实物货币到代用货币到信用货币再到今天的电子货币,到底哪种方式最理想、最便利,使用者的选择都是最权威的“投票”。而支付方式的变革与大势所趋,也从来没有人可以抗逆,顶多只有接受的速度快慢之别。

  当然,使用怎样的货币和支付方式,从来就不只是简单的经济意义,而在根本上说对应的是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的融合。这一点,在当前的全球化时代,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他们心目中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这种跨越文化、国界的消费认同,展示出人们对技术进步的共同拥抱,最终也成为推动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基础。

  过去,要塑造和追求一种文化认同与凝聚力,无论是跨文化的,还是垮国界的,都往往首先要创造一种共同的载体,典型如共同的语言、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就创造了“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而欧盟成立后,也以欧元作为各国的统一货币。

  某种程度上,无论是“新四大发明”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受到认同,还是支付宝在香港受欢迎,其实也都在扮演着一种推动文化融合与认同的角色。只是,这种认同是技术进步和消费主义共同推动之下自然发展的产物,并不具有强制性。

  不难想见,当香港市民与内地民众,不约而同地选择同一种支付方式,同扫一个二维码,逐步享受到同等的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其实就完成了一种生活场景和体验的同构,这对于促进香港市民和内地民众在生活和消费方式上的互相理解,继而促进香港和内地的深度融合,将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无国界,人们对支付便利的追求也无地区差别。未来或可以憧憬,不只是香港与内地,更多超越文化与国别的消费者,都可以使用同样便利的支付方式,享受同等的购物优惠,进而进行无障碍的消费沟通。在支付方式上,人们或可率先实现“世界大同”之梦。

  文/常刚

来源:红网

作者:常刚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2/14/450253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