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奇迹男孩》:奇迹属于所有人

来源:红网 作者:黄焕 编辑:王俞 2018-01-25 00:05:02
时刻新闻
—分享—

  《奇迹男孩》是由美国狮门影业出品的家庭剧情片,由斯蒂芬·卓博斯基执导,朱莉娅·罗伯茨、欧文·威尔逊、雅各布·特瑞布雷联合主演。该片根据R.J. 帕拉西奥的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位有面部缺陷的小男孩如何进入普通学校,并重拾自信、积极面对生活的励志故事。该片于2017年11月17日在美国上映,2018年1月19日在中国上映。

  就题材而言,《奇迹男孩》的选题事实上并不特别,关于特殊人群在社会大熔炉中的生活百态,早已有过不少经典电影的阐述与描绘,如脍炙人口的《阿甘正传》、已成经典的《美丽心灵》,以及那依旧飘扬在不少人心中对小亚细亚山脉追索的《月光提琴手》等等。

  但《奇迹男孩》与这些作品相比,又并不是单一机械的重复。在真正观看这部影片之前,笔者曾经一厢情愿地料想,导演将把镜头的聚焦置身于这位制造了奇迹的男孩身上,并通过周遭的各色人等与男孩之间的交集和纠葛引导故事的前进和高潮的来临。

  然而,当笔者实实在在地坐在了宽广的大银幕之前时,那跳动闪烁的画面却完全超出了笔者此前自以为是的想象。是的,导演的确浓墨重彩地讲述了作为男主的男孩的基本特质与性格底色,可那并不是这部电影所要实现的全部命题,并不是。我们看到的是,残缺的男孩以他那无可回避的敏感自尊,几乎是试水般地进入了所谓普通孩子学习的学校,但这之中的戏剧冲突却又不仅仅在于男孩的戒备与外部的不羁讪笑那般单纯,剧情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让我们感知到男孩身边的大环境的吱吱作响。

  男孩只是一个视角而已,但导演完全没有沉浸在男孩的角度而失却对宏观话题的思索。因为男孩的残缺,到底给他的家庭带来了什么;因为男孩的残缺,映射出了那个所谓正常人世界的千姿百态。事实上,这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

  就拿男孩的母亲和姐姐来说吧。导演并没有将男孩的母亲仅仅只是描述成了一个母亲而已,特殊人群题材中的母亲,显然很容易被演绎为纯粹母爱的单薄形象,但这位母亲给人的印象却并不老套,尽管她同样付出了无人可比的母爱,但她却从未放弃过她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和男孩相比,这位母亲难道不是奇迹吗?当未尽的论文完成的那一刻,母亲的一句对大办公室的向往深深打动了我,因为我开始逐渐体会到了导演的真正着眼点和醉翁之意的所在。至于男孩的姐姐,她是奇迹吗?她的人生因残缺的弟弟而日渐被强行地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踽踽而行。姐姐的心路始终是五味杂陈的,因为她被迫承担起了太多同龄人无法接受的角色,是弟弟的监护人,是父母的帮手,是同事的合伙人,唯独缺失了身为子女、女性的被保护欲,而最终,她爱上的独生子,何尝不代表着她已然失去的东西?

  话到此处,我们应能知晓,残缺的仅仅是男孩吗?不,看似正常普通人的世界里其实有着更多的残缺,只是这残缺不是在脸上,而是在心里。一开始,男孩以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自暴自弃,自怨自艾。但是,姐姐的那句“不是所有事都与你有关”终于让他慢慢清醒了过来。他那因为极度自卑而形成的强烈自我意识,终究能够开始去好好体会人们所共有的心酸和不容易。不是吗?学校中,表面上在嘲笑霸凌他的同学们,自己何尝又没有脆弱的一面?当霸凌者真实恐惧的真相暴露在了人们面前,当挚友之间的误会因心灵的坦诚而冰释前嫌,我们没有再没有理由相信,残缺是自卑的遮羞布。

  男孩终于不再自卑而敏感,因为在周围人七情六欲的带动下,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性都是真实的,其实每一个人都是需要温情和暖意的,即使是看起来狂野飒爽的姐姐之闺蜜米兰达,背后也有那般难以启齿的柔弱,试问,爱与恨之间的距离到底又能隔多远?

  所以最终,在一次挺身而出的壮举发生之后,连那些素来看不起男孩的同学们也开始对他肃然起敬了。男孩终于了然于胸,所谓的奇迹,所谓的情感,所谓的尊重,永远都是靠自身的真诚与努力而非刺猬般的戒备与敌意换来的。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推动,就需要你自己引导着自己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奇迹。我想,这才是导演真正想要表达的核心。《奇迹男孩》里,虽然站在奖台上领奖的是那个男孩,但是看看下边欢呼雀跃的同学,看看写好了论文的妈妈,看看和男朋友相依相偎的姐姐,再看看重新找回本心的米兰达,我们难道还不应该看到,奇迹属于所有人吗?

  愿每一个人在成长路上,都能实现自己的奇迹。

  文/黄焕

来源:红网

作者:黄焕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1/25/453828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