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细化了培训安排。规定培训内容不得超出相应的国家课程标准,培训班次必须与招生对象所处年级相匹配,培训进度不得超过所在县(区)中小学同期进度。校外培训机构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业;不得一次性收取超3个月的学费。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非得以国务院名义实锤治理,这是理念和实操层面的重大进展。教育并非学校一家之事,营造良好教育生态,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方联动。培训机构更多关涉社会和家庭,整顿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教育部惩戒性的抓手有限,国务院牵头为各牵涉方确定好“规定动作”,有助于从根本上扭转培训机构扰乱教育生态、无限增加学生负担的乱象。
国办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第一解决的还是“少留下中间模糊地带”,改变过去“培训机构没人管、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沉疴,教育主管部门责无旁贷,可解决社会的问题,教育部“一个巴掌拍不响”,需要相关部门多方联动,但也要避免“九龙治水谁都管谁也不负责”的无效管理。
国家层面对培训机构细化管理,有助于政策落实落地,但也要看到,校外培训机构对目前教育生态最大的伤害,还是“搞乱了教育理念”。众所周知,校外培训机构最善于“炒概念”,制造家长焦虑,让家长对自身产生怀疑,直至造成“孩子的课外时间,就是培训机构取之不尽摇钱树”的事实。
相比客观上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培训机构对教育的更大重塑还是“让千古不变的教育常识松动了”。教育是立德树人,可到了校外机构却成了“提分提名次”。教育如农业,需要尊重成长规律,得有一个过程静待花开,可校外机构反复灌输“起跑线制胜”。寒暑假本该是学生多加休息、多接触社会的好机会,可培训机构将其定义为“你若休息,就意味着你将落后的时间”。而幼升小、小升初等概念,更是培训机构的“招生利器”,教育部答记者问专家就说,幼升小、小升初并非培训机构所说的“学科知识衔接”,主要还是“生活习惯、学习方式的转变”。孩子学习成长阶段中的教育概念,怎能让校外培训机构垄断话语权?
好的教育生态,必然以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打底。学校只能管得了学生上学时间,很多学生的课外时间却被校外培训机构接管。换句话说,培训机构也在从事教育,可立德树人怎能窄化为提分提名次?最让人忧心的还是,现在社会上的热门教育理念,也被课外培训机构接管,“赢在起跑线上”“节假日是你弯道超车的时间”“上培训学校是中产家庭子女的标配”“拼教育就是拼培训机构”“孩子你现在玩将来将只能玩”,社会焦虑传导到青少年群体中,培训机构在其中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否认校外培训机构在补差培优中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当前社会上的浮躁教育心态,与培训机构自利功利的教育理念灌输有很大关联。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千万别低估它们输出的短视教育理念对整个教育生态的影响。如今中产群体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为“真理”,可知这些“教育箴言”最先是被培训机构炒热的?可知好多你的“教育真理”,只不过是培训机构的“营销话术”?
当我们视“孩子们没有时间荡起双桨”为大问题时,培训机构却说“学习成绩好还要什么幸福童年啊”,显然在它们眼中“学生负担重真不是问题”。过多过滥竽培训机构的问题,恐怕不仅是“增加了学生负担”,最大的隐患还是,“社会通行的教育理念被带乱了节奏”。国务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纠结具体细节之外,可别落了“坚决拨正教育理念”的真问题。
文/程振伟
来源:红网
作者:程振伟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