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官的“后宫大戏”为谁争宠为谁斗

来源:红网 作者:王紫微 编辑:田德政 2018-10-11 23:07:36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学生官”近来屡以负面形象上头条,先是某大学学生会干部任命公告把“学生官”这一群体拉入大家的视野,再是近来成都某高校学生组织微信群流出的截图,一句“杨主席是你能直接@的吗”把官本位演绎到了极致。中纪委的发声、人民日报等各大官媒的一致转发,网友们的群嘲,舆论近乎一致认为要对当前大学学生会、学生组织中存在的行政化、官僚化风气进行改变,也从另一方面反应大家都知道并且认同大学的学生组织里的确存在这样的风气。

  但这种当官的风气究竟是怎么养成的?又或是怎么存在着的?它好像已经自成体系,在一代又一代中得以延续,无论之前这个人是什么模样,只要他在向“上”走的路上总会受到感染而改变。

  大学校园里其实并不具有太大“社会”存在感的学生组织里的一个官职,却能蕴含社会官场所具有的一些现象,怎么少得了来自社会的推波助澜。在还未入学的新生群里,刚从单纯得只懂学习的高中走来的新生们,就会听到很多被请来的师兄师姐们分享他们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其中不乏在学生组织混迹多年的“大佬”,告诉你能在里面获得什么。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某大学一个当过学生会主席的已毕业师兄,他的分享里说,我在做学生会主席的时候被请去很多高端的场合参加会议,被人很热情、恭敬地对待,那个时候我感觉我尝到了成功的滋味。这就是权力的力量,可以让一个还未入世的学生收获来自社会、来自职场的尊敬,在价值观还未成熟的年纪里就体会虚幻而又美好的权力。甚至于在求职过程中,有过学生工作经历的人,那些曾经的“主席”们,即便学业不尽如人意,也能凭着出色的工作能力获得青睐,他们所拥有的权力的一部分正是社会给予他们的。

  学生会成立的原意是为学生服务,同时锻炼自身的能力,随之而来的福利却成了学生组织内部权力争斗的源泉。每到换届的时节,各大学生组织开始一些暗流涌动,明里暗里的名额争斗堪比一场“后宫大戏”,最后冲出重围的胜利者也都是经历各种厮杀、利用各种资源得以好运成功的。曾听某所大学一位师姐的描述,换届之前就开始了业绩的比拼,甚至有的为了提升业绩赶在截止日期之前来一波大操作。这样激烈的竞争只是想要拿到升级之后,更大可能分配到的支教保研的名额,而这一制度正是为那些忙于学生工作、学习成绩不佳的“干部”们量身定制的。

  而其他的保研制度里同样有对于学生工作的需求,为了百分比算下来零点几分的加分,拼了命的争取留任,也让上级的权力行使更添了一份重量。在这个阶段,除了工作经验,性别、学院等都会成为你的竞聘资本。在男女比例失调的学校里尤胜,男生入选的概率是女生的几倍、几十倍甚至于几百倍,辛辛苦苦准备一场的结果最终可能是一句“因为想留男生”。一个学生组织的选拔将一些职场中存在的性别歧视呈现。

  保研制度中的学生工作要求一步步推动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某些大学,在组织里可以获得保研加分,而想要在后面的竞争中获取更多的竞争力,便不得不屈从于制度的安排。这些学校的组织里,那些“上级”师兄师姐因为掌握着某种程度上的一种“生杀大权”,从一开始就给你立下了不可违背的规矩,即便他们也只是比你大一岁、几岁,但你一旦有让他们不满的地方便是逐出,便是“前功尽弃”。这也难免催生滥用职权的情况,甚至于听到“半夜被上级拉去陪酒”等诸如此类的小道消息。

  除却升学需求的驱使,经济利益向来是让权力更迷人的部分。在大学的学生组织里大多设有针对企业的外联公关部门,以维持日常活动的开支,仅靠学校分配的资金不足以支撑一个组织的全部需求。在有些大学,这些部门所获收入往往先为高年级的师兄师姐所管理,之后才会上报给分管老师,这就为这些资金的动向留下了操作空间。其实相比较学生自治的本意下,老师在整个协会运营过程中的参与度在本校来说已然较高,但恰恰是一些学生的“自由”空间催生了一些不良的风气。曾经听到,某些大学的学生组织公关所得资金被高一级的学生压下,没有走上报老师的流程,一笔上千的收入就此流入学生的个人账户之下。这仅仅是大学校园里一个学生组织,“贪污”的现象已然存在,又是谁之过。是个人的道德素质问题,是组织的结构设置问题,还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问题?无法单一归因,但每一个环节都有值得反思之处。

  都说大学是社会的缩影,是一个小社会。2017年3月,中国传媒大学的在读学生杨文彬凭借一组摄影作品《大学社会》获得了首届“映·纪实影像奖”。他用手中的镜头记录下大学中学生组织里形形色色的场景,同时与手机屏幕截图并置,展现信息时代的交流方式。他认为,这些依附于各种社会系统的表面、没有和真正的社会运转发生深度关系的微观权力,反而印证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结构。然而,也正是源于社会的模样,初入大学校园的学生们,便被以“提前适应社会”的名号拉入学生组织的结构中。大学是一座“象牙塔”,因为它还处在以学业为主的观念下;但大学结束后对接的是社会、是职场,若没有一定的准备势必无法很好地适应转变,可是应该准备些什么呢?

  文/王紫微(中国人民大学)

来源:红网

作者:王紫微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0/11/474791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