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当“棒棒”有高学历怎么不符合逻辑?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田德政 2018-12-17 22:51:32
时刻新闻
—分享—

  在重庆,有一群人靠着一根棒子生存,他们在当地被称为“棒棒”。在常人看来,这些“棒棒”很多来自乡村,他们衣着朴素,靠卖力气“讨生活”,但其中一位“棒棒”贺东伟近日却因为高学历在网上引起广泛讨论。(12月17日《北京青年报》)

  “忍看巴人惯挑担,汲登百丈路迢迢。”徐悲鸿先生的《巴人汲水图》就是重庆“棒棒”的生活写照。也许有人会疑惑,纯粹靠体力吃饭的“棒棒”,要高学历有何用?如果有高学历,又何必当“棒棒”?在众人不理解之外,或许我们能看到一位劳苦大众的求学之心。

  “读书改变命运”这是不少人的一贯认知。事实上,贺东伟也曾有数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他曾因为法律专业专科毕业,到律师事务所工作,也曾因为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到报社当文员。相比每日汗流浃背的“棒棒”,办公室里的工作似乎更“光鲜亮丽”一些。可贺东伟经综合考量后,最后还是选择当了“棒棒”。

  山城重庆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催生了“棒棒”这个职业,而这个职业的必要性,也决定了其特殊的社会价值。当“棒棒”并不比别人低微,艰苦求学也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份看似远大的工作。工作是人生所需,可一个人工作的意愿,不需要和学历层次绑定,求学也是一种提升自我价值的方式。

  人人都知道“活到老,学到老。”如吃饭、喝水一般,学习能为生活带来满足感,这不分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处的年龄。可能是受到社会上“功利化气息”的影响,有高学历却没有好工作,在一些人眼中着实有些不可思议。可回过头看,有高学历当“棒棒”,也是一个人就业选择,不必说支持,可也不必过分关注。

  有人曾劝过贺东伟换一份工作,他回答:“这就是命运吧,做一辈子棒棒。”诚然,我们能从中听到一名中年男人的无奈。可换一个角度看,如果不是人人芥蒂他的学历,他又何须产生这样的无奈?说到底,“高学历人士”和“普通的棒棒”,两者需要区分看待。与其为贺东伟感到不值,不如专注于学习本身。

  过去有不少记者曾采访过贺东伟。到了他的家里,记者也发现了贺东伟家里有不少的书。读书对贺东伟来说,已是一种生活乐趣。如果没有相应学历基础,或许贺东伟也感受不到这种乐趣。学习是要有用的,但“有用”不局限于赚钱。能从过往的学习生涯中,找到生活的乐趣,真的挺好!

  有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自考报名考生人数已达到了975万。相信其中有一部分人期望通过学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必定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希望通过学习找到生活的满足感。且后者中,有很多与贺东伟一样,从事单纯的体力工作。

  文/严奇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12/17/479525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