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影2018:花开有时,未来可期

来源:红网 作者:陈韵仪 编辑:王俞 2019-01-01 22:54:10
时刻新闻
—分享—

  站在2019年的门槛,回望2018,时光给过去的一年加上了最后的注脚,也将这一年荧幕上鲜活的身影盖上了过往的烙印。中国2018年电影成绩优越,12月30日,票房终于达到600亿的水平,创造了票房新纪录。虽然增幅没有上年大,但仍旧是特点鲜明一年。

  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惊喜地看到了电影行业呈现的新变化:院线电影包容性大大增强,现实主义电影受到热捧,电影风评对票房产生巨大影响,流量明星遭受冷遇,电影观众回归理性……每一项都是经时光磨砺后的蜕变,它们昭示着我国电影正走向愈发成熟的未来。

  而在可喜的变化背后,机遇和挑战依旧并存。外来优质影片的发展势头依旧强劲,尽管我们无需过分担心其挤压国产影片的生存空间,但它的确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于外部,国内电影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和更高的文化艺术需求,是摆在我国电影前的更大挑战。“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始终是长悬于中国文艺界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电影业一直存在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票房与口碑的错位。一些“流量影片”虽然骂声一片,但它们的收成似乎呈现着“越骂越起劲”的现象,口碑的一败涂地并没有阻碍观众为他们的票房买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优质电影由于没有受到广泛关注,导致虽然评价较好,但依旧“叫好不叫座”。这一现象造成的,是资本市场对佳片的冷落和对烂片的推崇,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可以说,这种矛盾令无数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对电影市场忧心忡忡。

  然而,风物长宜放眼量。时间并不会辜负任何一片良苦的用心。我们看到2018年,“流量”开始失效,观众开始回归理性,不再为粗制滥造贡献票房。取而代之的,电影的样态变得更加丰富,一些演技派影片,甚至是“素人”出演的电影,由于制作精良、演技到位,而受到了口碑和市场的一并推崇。

  豆瓣网给出的年度电影榜单中,获评“2018年度最受关注的院线电影”称号的《我不是药神》,即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年轻导演文牧野将力道锲入了中国社会的筋骨,将血肉模糊的现实用熟练的笔法呈现给了公众。小成本电影《暴裂无声》获得好评,完成多年终于得以上映的《狗十三》引起了众人的共鸣,而艺术电影《米花之味》《地球最后的夜晚》意外地收获了广泛关注。2018,院线电影的无数种演绎丰富了我们对于它的想象,这不仅意味着院线对包容度的提高,更为中国影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无数种可能。

  2018对于电影行业而言,同样是跌宕起伏的一年。且不谈金鸡百花将被众人吐槽宣传的审美,金马奖上的台独言论足以令无数人讶异和愤怒。艺术可以透视政治,割裂开来对待的想法被无数次现实证伪。但我们能否让艺术的友好发展尽可能弥合政治裂痕,让艺术成为消解隔阂的桥梁,仍需要电影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人生离合,亦复如斯。2018对于电影行业而言,也是离别的一年。那个为我们浪漫的新浪潮影像世界,留有《末代皇帝》《戏梦巴黎》等著作的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溘然长逝;在自己所创造的漫威宇宙中顽皮客串的老爷子斯坦·李、《七武士》《罗生门》等日本老派电影作品的“金牌编剧”桥本忍,一位位伟大的电影人相继离去,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电影时代在慢慢落幕。

  人们总戏称20年前的1998年是“上帝想看电影的一年”,那一年,《海上钢琴师》《楚门的世界》等无数经典问世,但我们不必过度怀念往昔的成就,艺术总会等待时间的答案。花开有时,未来可期。电影的2018正满载璀璨的记忆踏上归途。2019年,银幕将为我们谱写怎样的乌托邦世界,是这严冬中众人最热切的祈盼。

  文/陈韵仪

来源:红网

作者:陈韵仪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9/01/01/480425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