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整治“痕迹主义”重在厘清限度和边界

来源:红网 作者:汪东旭 编辑:王俞 2019-01-17 22:42:29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年来,在安全检查、环境保护、数据分析等领域,“痕迹管理”逐渐得以应用,并显现出重要作用。不过,任何事情都有其限度和边界,否则就会偏离方向、走向极端,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痕迹管理”就会变成形式化的“痕迹主义”。(1月17日《经济日报》)

  痕迹管理作为一种推动工作的制度设计,最初也产生了许多积极的作用。工作中,评判成效的方式应该全方位、多角度。为使得工作实效的呈现更加全面、精准,因此,将痕迹材料纳入考评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实现客观、可量化等目的。比如,一项工作开展了,大多都有现场的图片,也有工作方案、总结,取得了成绩,有经验材料等等。因此,作为制度设计本身,痕迹管理是没毛病的,但问题就出现在执行过程中超越了限度、逾越了边界,从而沦为形式主义。

  工作留痕中的形式主义都有哪些表现?比如,一些地方开发了app软件,用以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工作人员完成一项,就在app上报送一项,既为做事提供了遵循,也为上级监督检查提供了凭证,这似乎是一种皆大欢喜的局面。不过,一些地方要求事事留痕,而且app的设置繁琐,操作不便,任务又繁重,就让一些基层干部陷入这些app填报之中无法自拔。于是,有的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干脆生造一些数据,遮蔽了真实的工作情况,使得痕迹管理的积极初衷遭到削减。

  痕迹主义盛行,会导致许多的危害。对上级而言,如果仅仅以痕迹论英雄,不仅了解不到基层工作的真实情况、可能导致决策的走偏和失误,也可能助长以痕迹代替实绩的不良工作风气,使得一些实干型干部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对下级而言,痕迹主义既增加了巨大的工作负担,使得一些基层干部陷入办公室对数据、编材料、做图表等无用功无法自拔,也挤占了深入基层干事创业的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灼伤的是党委政府的公信力,甚至会迟滞改革发展事业的步伐。

  因此,旗帜鲜明反对痕迹主义,就要在厘清限度和边界上下功夫。一方面,工作留痕要精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有的地方要求将此前要求的22项总结合并为1项,有的明确规定不能每一项工作都要求报方案、总结等痕迹材料,这些都是为痕迹材料瘦身、为基层工作减负。当然,材料瘦身,不代表实干就打折,就这要求必须在优化考核方式、强化监督执纪、发扬实干作风上下功夫,让各级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引导他们用心履职、真心服务、实心干事,努力增强民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迎来各项事业的更大进步、更好局面。

  文/汪东旭

来源:红网

作者:汪东旭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9/01/17/481271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