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和正月初一可以陪家人,初二可以回娘家,今年的值班安排对于山西省汾阳医院儿科病房的护士杨扣琴来说,是工作十年来最完美的一个假期。一家人的欢声笑语是春节团聚的标配,而杨扣琴和家人的团聚,却多半靠运气。(2月4日 中国新闻网)
不难看出,杨护士的“完美假期”,对大多数人来说,根本就不“完美”。新春佳节,享受团圆,没有任何人该被落下。白衣天使的“假期酸楚”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护士们的“完美假期”应该多一些,且更“完美”一些。
笔者有一位护士朋友,于南宁市某三甲医院的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工作。且不说,她的“春节长假”被日夜倒班切成数段。身为ICU的一员,手术室值班职责要求她必须在两小时内赶到医院,所以她离不开南宁,也回不来家。年轻的她工作五年,家就在广西,却没有一次回家过年。在我们穿新衣闹新春的同时,她一身白衣,在脏与累中聆听新年的钟声。而她忙碌的背影也是广大护士群体的缩影。
“一家不圆万家圆,万家圆时心亦安。”站在医护人员的角度,他们的坚守,是为让大多数人能度过一个安全、祥和、美满的春节。不过,反过来看,一个能让万家团圆的社会,也有能力让每一个不圆的家庭享受到最大的温暖。事实上,一个医疗产业发达的社会,应该是一个能让医护人员充分享受假期生活的社会,且这样的假期合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和支持。
护士群体缺乏假期,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务人员紧缺。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注册护士有380 万人。群体总数看似不少,可每千人护士数仅 2.74人。同比欧盟8人以上的基本标准,美国9.8人和日本11.49人的现实情况, 差距不小。甚至可以说,若想达到与他国同等的医疗护理水平,恐怕我们国家的护士需要“一个掰成两个用”。
都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士群体所承受的工作压力并不比医生小。前段时间,“医学生不当医生”成为一则热门话题,事实上也正有越来越多的卫校毕业生,不愿意从事护理岗位。她们有的希望去体检机构,享受双休的假期,她们有的干脆转行,从事其他职业。假期安排不合理,无法享受假期生活,则是她们远离护理岗位的一个主要原因。
提供给护士群体更多的“完美假期”,是保障护士基本权益,扩大护士群体的必要思维。我们除了要完善基本的工资制度,让大多数护士在公休日得到更多的经济支持,让从事艰苦岗位的护士得到更多的补助。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排班制度,关注个人意愿、健康状况和疲劳状况,强调科学原则,确保公平公正,并消灭随意挤占护士上下班休息时间的现象。同时,提升护士群体的职业尊崇感,进一步吸收“未利用”的护士资源,也是十分必要的。
1915年,一位“无名医生”特鲁多去世,他的墓志铭刻着这么一句话:“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护人员也需要被治愈、被帮助、被安慰,护士小姐姐的新年应该更美更安心。
文/严奇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