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作业砍伤孩子:父母的戾气来自哪儿?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田德政 2019-02-23 19:14:48
时刻新闻
—分享—

被父亲误伤的孩子在接受治疗。

21日,8岁的明明(化名)寒假作业没写完,父亲一怒之下拿出菜刀想吓唬儿子,结果误伤了孩子小腿。目前,受伤男孩已被送往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医生说"孩子至少要经过半个月的恢复,甚至要经历一段时间拄拐养伤"。(2月23日《三湘都市报》)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体罚孩子都不会带来好的结果,更何况菜刀“教育”?把孩子“误伤”,势必会给孩子留下不小的阴影,亲子关系破裂,教育更无从谈起。为了寒假作业,遭受一生的痛苦,有必要吗?也许,从晓强父子的遭遇中,我们能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作业焦虑”。

网上一句俚语道:“不写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嗷嗷喊叫!”孩子们的作业已不仅仅是孩子们头疼的问题,它也能扰乱一个家庭的稳定。虽然有法律的直接保护,可眼下孩子没有完成作业,进而遭父母打骂的情况也并不少见。不可否认,未完成作业,遭父亲砍伤,父亲的性格因素是主因,但背后家长们过于看重作业的现实心理,也值得我们反思。

诚然,作业完成不好,难免影响到一个孩子的课业成绩。但归根结底,完成作业仅仅是学习的一项进程。把作业情况等同于“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未来发展”,立足点与目标点的不对等,必然会产生不小的“焦虑心态”。这对孩子的课堂学习不利,对孩子的性格成长不利,对孩子的家庭生活也不利。

可以相信,大部分家长也不愿孩子作业“大动肝火”。只是家庭作业不得不需要家长的参与,然而孩子们的作业压力实在是“太大、太深、太复杂”了。正如许多家长打趣的那样:“陪孩子学习,等同于把过去忘记的知识再学一遍!”家庭作业需要家长督促孩子完成,若家长都不会解答,矛盾之下,家长不得不“举着大棒、拿着糖果”坐在孩子身旁。试问,这样的家庭辅导有什么教育意义?

“作业焦虑”不是少数的孤立的现象,而是普遍的问题。《中国中小学写作业压力报告》中显示,有75.79%的家庭曾因写作业问题发生过矛盾。家庭作业只是课堂教育的补足和延伸,“作业焦虑”对提升孩子的学习关系并没有非常强的推动作用。教育部三令五申要减轻学生们的家庭教育负担,并不是为了不让孩子好好学习,而是希望孩子能把有限的时间用在与家人呆在一起。

我们应该提倡轻量型家庭作业,鼓励孩子主动思考、创新思考、辩证思考。用短、小、细、实又充满创意的题目,提升完成作业的教育效率,令家长有能力、有方法、有时间陪着孩子完成作业。近段时间,有学校以“做家务”“拍合照”“去旅游”等内容为寒假作业,就是转变作业思维的好措施。我们也需要一些更有活力的形式手段,化解家长们的作业焦虑。

文/严奇

来源:红网

作者:严奇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9/02/23/512784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