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文化是一种扎根于中国广大乡村的母土文化。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向大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重视弘扬乡贤文化的提案”。这一提案,使得乡贤在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凸显,让乡贤文化再一次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
当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优质劳动力外出,精英人才远离农村,留守群体日渐老龄化,导致一些乡村日渐凋敝,乡愁和文脉难以延续,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传承农村优秀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发挥“现代乡贤”的力量。乡贤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根植于乡村社会土壤、依附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和情感习惯之中,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那么,弘扬乡贤文化对实现乡村振兴意义何在?
弘扬乡贤文化,有利于弥补乡村治理短板。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立足于当前农村发展的现实提出的重要举措。当前,农村治理环境日益复杂化,治理对象多元化,弘扬乡贤文化,发挥乡贤作用,是推动农村有效治理的重要手段。一是有利于建立政府和群众之间联系的纽带。新乡贤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文化素养,知识丰富,视野开阔,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准确及时表达村民意愿,能积极带领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管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的积极性。二是有利于提升乡村公共事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新乡贤大多见多识广、思维敏锐,对家乡的发展有着较高的热情,可以协助乡村研究和解决相关领域的问题,为公共事务提供咨询和参谋服务,进一步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同时,他们善于用村民们能够接受的方式传递现代知识,让现代的法律和契约精神与传统的价值和伦理得以协调,让法治、德治能够在乡村融合发展。
弘扬乡贤文化,有利于涵养乡风文明。乡贤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记住乡愁的精神纽带,是探寻文化血脉,弘扬固有文化传统的精神原动力。其中所蕴含的文化道德力量,能延续传统乡村文脉,教化乡民、反哺乡里、涵养文明,使村民遵循行为规范、价值导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挥乡贤文化的引领力,发挥新乡贤作为文化引领者的角色优势,有利于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移风易俗,扭转农村封建迷信风、赌博抹牌风、大操大办风、人情风等不良风气,全面塑造文明乡风。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挖掘、用好乡贤文化这一宝贵资源,发挥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参谋长”和“先锋队”作用,既能延续乡情乡愁,又能吸引在外乡贤反哺家乡,凝聚发展合力,共同传承乡村文明,推动乡村振兴。
文/陈晓龙
来源:红网
作者:陈晓龙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